形意拳在山东济南的发展

形意拳在山东济南传衍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它的初期可追溯在1930年左右,当时山东国术馆始办于山东济南。在国术馆内先有教务主任李玉琳和马耀南先生兼教形意拳。到1932年后,国术馆教务长田镇峰先生到河北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聘请李洛能先生的八大弟子之一李镜斋先生的高徒李应勋(又名李向左)来济南任形意拳教员。在国术馆内有开工资的练习班和派教员授课的民众班,后来练习班经费困难改为自费的师范班。李应勋先生同时传授两班形意拳,为形意拳在济南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这时期除李应勋先生在国术馆教授形意拳外,民间的马耀南先生、从南京来的马方侯先生也传授形意拳,从此形意拳在济南开始扎下了根。

第二时期是以李应勋先生及国术馆办的民众班和业余生及济南其他形意拳人士为主。李应勋先生的学生有:李海峰、高医俗、于永汉、怀金章、李剑塘、刘兴泉、吴祝三、李静轩、罗本祺、朱蕴山、李桐芳等等。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占领黄河北岸,国术馆成立武士队参加抗战,李应勋先生也加入武士队。此武士队虽有抗战的热情,也个个身怀绝技,但缺乏英明领导和军事知识,所以几经战斗伤亡惨重,最后被打散。李应勋先生在队伍被打散后又辗转回到济南,继续传授形意拳,并在济南中山公园(现人民公园)等三处场地,以授拳为生,直到1966年去世,终年76岁。

这时期济南尚有练形意拳的人士,像马耀南的学生何洪滨、韩宝树,黄柏年的学生韩辅桐,尚云祥的学生韩百言等。

第三时期是1980年后,随着国家大力提倡挖掘发展中华武术文化,李应勋先生的徒弟高医俗、李静轩、罗本祺、朱蕴山等,率先在济南英雄山下成立济南形意拳第一辅导站及工人文化宫第二辅导站,传授形意拳,继而又为积极筹办济南市形意拳研究会做出重大贡献。形意拳名家高医俗(又名书潮)向国家贡献出了拳经拳谱,获国家雄狮奖。1985年在晁景水先生的努力下,济南形意拳研究会成立,晁景水先生成为第一任会长,全国各地纷纷前来祝贺。后又改选杨遵利先生任会长,在杨遵利先生的带领下,济南形意拳研究会认真落实全民健身运动,弘扬武术文化,使济南形意拳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全国形意拳中一支影响较大的社会团体组织。这时期济南形意拳传人们不遗余力地发展形意拳,并密切同各地形意拳组织进行广泛交流,形成济南地区的风格特点。并且济南市形意拳活动开展得非常活跃,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从1990年至2007年,形意拳在济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每次各地全国及国际形意拳邀请赛,杨遵利先生均组队参加,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杨遵利先生他长期致力于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事业,师古而不泥古,培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大批学生,部分学生参加全国形意拳比赛获金、银、铜牌、一等奖等。他在济南设有社会授拳场地二处,一处是“济南市玉函路六里山授拳场地”,一处是“济南形意拳趵突泉授拳场地”;他还在济南地区高等学府内:山东财政学院、济南大学、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山东力明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南校、济南职业学院新校举办武术培训班,为大学生讲演武术文化。这说明武术文化受到社会各阶层的注目,特别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深层研究,亦受到知识分子的注重。他利用业余时间到各个授拳场地教拳,坚持不懈,任劳任怨地为弘扬中国武术文化事业而不断努力着。他注重学术研究,积极推动武术文化的传播和宣传,结合自己多年武术实践,把前人的经验和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溯本寻源,著书立说,编著了《形意拳述真》一书(近50万字,山西科技出版社)。这对挖掘整理武术典籍,传播发扬进而光大,具有深远的意义。为使武术文化造福于社会,做出了较大贡献。

这时期积极活跃在济南形意拳界的有杨遵利、晁景水、康庄、李仓、冯成龙、臧忠鲁、轩庆龙、汪峰、庞志勇、韩世山、刘印忠、朱锐、任怀珠、梁玉成、沈风刚、张年升、张宏纲、李万温、刘业胜、陈心耿、孙绪生、杨敬臣、于成银、赖志军、师庆荣、于德水、李忠、盖刚勇、郭庆忠、董林、张文忠、李朝阳、姚玉民、何向达等。

济南形意拳界有名人士还有:周永祥、周永福、周子和、辛学儒、韩宝树、孙业民、陶向泉、李桐芳、梁洪玉、柳辉成、李培义、刘监塘等。

------根据济南形意拳研究会会长杨遵利先生《形意拳述真》一书整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