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门始源说

第一章 心意门始源说

河南派心意门拳法技艺,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属内家拳流派这一,在我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河南派心意门拳法技艺共分两大派系:即河南马氏心意合拳;可南嵩山少林寺心意把.

一、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的形成

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六合新”、“心意门”、“心意拳”、“六合拳”及“守洞尘技艺“。

相传此拳为南宁名将岳飞所创。据说当年凡参加岳家军的人都练心意拳,与金兵作战,能攻善战。岳飞被昏君奸相杀害后,金兵占据中原,遂下令将心意拳列为禁不起拳。因而此拳经元、明两代几乎失传。明末年间,山西蒲州人氏姬际可,字龙峰,访名师于终南山遇一“异人”,得岳穆王拳谱,朝夕盘练,后乃大悟,将此拳传于后世。
据河南心意门历代传人中叙述:明末清初年间,河南南阳府回族马学礼深知其技这奥妙。当年投奔山西姬氏学世,恐不能得其传,装哑为佣于姬家三年,偷学得此技。后被姬氏发现,因嘉其志,遂将毕生所长悉心授这。故马学礼得其技这神髓。

马师艺大成后归河南,为“河南派”心意六合拳这始。下传马三元、马兴、张志诚等。“自后,张志诚传鲁山张聚;张聚传鲁山买壮图;买壮图传长安安大庆”,以及袁凤仪、尚学礼等。从而形成了河南意气用事心意六合拳这源流。

二、 心意门首传人——姬际可

据史料载,确认姬际可是心意门拳法技艺的首传人。

自清代乾隆年间始,心意门拳法技艺已在河南、山西等地流传。河南洛阳人马学礼、山西祁县人戴龙邦,不公很好地继承了心意门拳法技艺,并且培养了众鑫弟子,为心意门的弘扬光大作出了重大贡献。目前与姬氏拳法同源的派系主要有:少林心意把、马氏心意六合拳、戴氏心意拳、形意拳。其中少林心意把与马氏心意六合拳,在技艺风格、拳把招式、动作运行上都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姬氏拳技的原始风貌。

为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该技艺之历史,节选有关文献资料(保持原貌),如下:

据黄新铭著《姬际可传》载:

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人(现属永济县张营乡尊村)。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初年,享年约80岁。乃心意拳的创始人。

尊村原名宁村。西距黄河二里(今东迁七里),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姬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其父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际时,次子际可。际可少年时,家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只。其妻谢氏,生六子。据清朝乾隆五十五年木,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载:际可“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巨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

少时从塾师学文习武。刻苦用功,聪明过人,深厚感情得家长和教师的喜爱。据传,一月夜,际可在村西河滩练武,来了一老者,看后说:“你练得不错,只是眼睛还不够亮。你到池子里洗洗就好了”。此后,际可练拳,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继练大枪术,造诣独精。常骑马奔驶在村中巷道上,用枪端点刺屋檐下外露的椽木(每间十棵),无一漏过。可见其枪术之快速与准确。

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际可产生了强烈的反清、复明思想。甲申之后,际可已届中年,意想组织反清志士,共图复明大业,于是出走解县,朝关帝庙,往东南、越中条山、经平陆去河南。越中条山时,不慎坐骑失蹄,将其翻下深涧。凭其多年功夫,手攀悬崖绝壁,又爬上了小路。到河南后,他听访问演出各地反清志士云集高山少林寺,少林圭重修《戒约》,把“反清复明”列为招收门徒的第一宗旨。际可到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得到了僧人的称赞。亦从少林僧人习武中,大受启发。在居信少林寺期间,对明朝劢行于少林寺的虎、龙、豹、蛇、鹤五拳深入研习。有一天,他忽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他想:何不根据各种动物之长独创新意?!于是创立了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从学者甚多,杰出者公郑氏一共。郑氏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马学礼,此术得以弘扬。

际可居少林寺十年,眼看“反汪腹面明”已与泡影,便离寺归里,教授子孙。他的后人称形意拳为际可拳。一年黄河西岸来了一伙强人,侵害百姓,抢掠财物。际可率领村民历超声抵搞,亲强人首领,保卫了家乡,赢得了乡亲们的尊敬。去世后,被后人尊为“夫子”,建“奉先堂”,并画像供奉,延续二百余年。画像至今仍很清晰:际可瘦长脸,身高约一米八,须发皆白,身穿浅色明代服饰,安详地坐地彩绘木墩上。像旁联曰:

创业本艰难,要留好样于子孙;

守成非容易,不可负愧于祖宗。

姬际可所创的心意六合拳(后名形意拳)经其门人丰富完善,已成为我国重要拳种之一,流传于海内外。

山西省形意拳形容会附言:据姬氏后人言,际可一生活动,仅限于山西、河南二省。他没有去过终南山,终南山也没有岳飞庙。寻可得岳氏拳经之说,尚无据可证。

三、 心意六合拳与少林心意把
(一) 姬寻可与早期拳谱目录

今考姬寻可生平,他与少林寺有密切的关系。文献记载,他一天“忽见两鸡相争,遂悟其理”,于是变枪法为拳法,独创新意,心意六合拳因此而产生。

据姬祥和《先祖姬寻可传略》:“寻可到河南后直奔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很受欢迎。寻可精研少林拳法,创新拳种,老和尚请他在少林寺孝拳,他在少林地一住十年,传授多人(也有各尚)。老年返里。1927年我的一个族兄姬廉让(当时61岁)路过少林寺,见寺里还有际可先祖的画像,便对和尚说:“这是我的先祖。”老和尚高兴地说:“原来是老夫子的后人,欢迎,欢迎。”于是招待了斋饭“见《体育文史》1983年第4期)

际可十一世孙姬祥和提供的史料与《姬氏族谱》中关于姬寻可“传艺河南”的记载是吻合的。

1932年,唐豪先生到河南温县陈家沟访问,发现了陈鑫所藏《心意六全合拳谱》,此乃至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拳谱。《拳谱》有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河南府李某某、雍正下三年(公元1935年)亲按王自诚、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汝州王琛琳、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汝州马定振写的序文。

〈拳谱〉目录为:

1. 打、拿、行动诸法;2。双手;3。拳经总序。4。解法必用;5。手足妙用。6。锦囊。7。短手。8。十九问答。9。六合十大要序(三节、四梢、五行、身法、手法、步法、上法、截法、三性调养法、内劲);10。总打;11。十二上法;12。虎扑鹰捉;13。易筋经贯气诀;14。心意拳论;15。法式;16。筋法论;17。起落论;18。七十二拿法;19。总论;20。穴六;21。生死擒拿手;22。擒手;23。不宜打处。

由此当时拳家保守,仅让唐豪抄了目者录,未让他通读全文。此书在抗日战争时期遗失。

值得注意的是:拳谱的序文作者都不得是河南人。可以推定:心意六合拳最初在河南流传,也进一步印证了文艺工作者献中关于姬氏“传艺河南”的记载。

(二)《六合十大要序》的两个版本
心意六合拳的早期拳谱已经失传,今存于世者仅有拳谱中的第九章《六合十大要序》的两个秘传抄本。其一为历代形意拳家奉为经典的《曹继武十法摘要》;其二为《少林古传秘本拳谱》第一章《十法》。

〈曹本〉为山西省形意研究会所收藏,发表于〈形意研究〉第一辑;〈少林寺本〉为清末著名武僧寂勤所收藏。寂勤传于吴山林。

〈曹本〉在正文前有段序文,为〈少本〉所没有。现将两个版本的正文目录比较如下:

〈曹本〉:一曰三节;二曰四梢;三曰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法、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八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曰三性调养;十曰内劲。

《少本》:一曰明三节;二曰齐四梢;三曰闭五行;四曰身法;五曰步法;六曰手、足法;七曰上法、进法;八曰顾法、开法、截法、追法;九曰三性调养;十曰劲法。

从两个版本对照来年历,可以肯定,原为一本。因分系传抄,文字稍有差异,但可肯定不是两个不同的拳谱。

从内容上年历,“五行”是作为十法之一来提出的,“横拳”一词首次出现,但尚未形成系统的五行拳。这说明五行拳并非始于曹继武时代。少林寺心意把中没有五行拳,洛阳马学礼一系也没有五行拳。五行拳应始于戴龙邦时代。

少林寺僧对此“十法”,极为重视,逐代传抄,已成为指导练习“心意把”之经典。
展开全文 APP阅读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汉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投诉]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