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武术的发展看当代武术技击(一)

武术是什么?武术并不是泛义的“打斗”,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对个体(单个人对单个人)技击术需要的产物。包含徒手技击、器械技击和徒手对器械三个技击组成部分。武和术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武和文是对立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解决矛盾的两种对立的方法。武是文的继续,是在道理讲不过或不讲道理的情况下解决矛盾的手段,术则是方法性的,即动武的方法,如此武术就脱离了泛指的打斗,具有更上一层的概念。


武术是应社会发展对个体技击术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战国韩非子所说“侠以武犯禁”,这里的武指的就是技击术,侠是技击术的载体,这是最早武术的记载。民间是武术的生存空间,武术不为官府所容决定了武术的民间性。而历代的阵仗所用的部队武术,是处于政治目的,而实行的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群体战斗,与民间武术有着极大的区别,虽者是技击,但军队的技击更强调团队的作用,整体的战略布局、技术战术特点鲜明,以军令为号,令行禁止,不以个人而为之。古代战争使用兵器、搏斗的技术训练方法、战术对武术有着重大的影响,但绝对不是全盘照搬,武术有自己的理论、兵器选择、目的的练习方法与实战技术。


战争中的技击之术是什么呢“开大阵,对大敌……堂堂之阵,千百人列队而前,勇者不得先,怯者不得后,丛枪戳来,丛枪戳去,乱刀砍来,乱杀还他,保是一齐拥进,转手皆难,焉能容得左右跳动!一人回头,大众同疑;一人转移寸步,大众亦要夺心,焉能容得或进或退”这段出自戚继光的《纪效新书》,描述的是把战争与单打独斗的武术区别。


唐代以前的人们习剑不习拳,虽有一些手搏或角抵出现,但并没有门派、师承一说,唐代以前习剑者众多,拳术的形成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中国拳术的形成用了四千年,大约从五帝到北宋时期,而中国拳术的形成,是在中原人与北方 强悍民族交战的背景下而形成的,中原人身体弱小,要想战胜强健体魄者,就需要以弱胜强,这就是中国拳术的特殊性。理论根据是易之阴阳,老子刚柔、儒家中庸、道家练气、中医经络、诸家之静,这些理论大约都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最先接受这些理论的便是剑术。拳术在许多 方面是沿用了剑术的理论和方法。


传统武术,神乎其技,自古以来,多少先哲为了追求中华武术的“神明”之境,穷毕生之精力,苦苦追求,把中华武技练得精奇伦,不可臆测之境,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当代的众多武术家,也在苦苦追求,以至于各种擂台挑战。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是在冷兵战争的前提下进行的,武术的发展,也是战争的发展史,故众多的军事理论、在现代的武术中都有体现,尤其在兵击的对练中,体现更多。


中国传统武术的特点是重术轻力、重智轻勇、用意不用力、以练保战、重视手法、上轻下实、顺势借力、以气催力、以气护身、息力生气。以此为基本,以弱胜强便有了保证,这种特点在世界传统武术中是独一无二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