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守的尺度把握

作者:王恒立
何谓意守?日前见诸于文字的许多关于意守的通俗解释,都是讲将意念指向或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位(或外景)。这在理论上似乎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使初习者感到大惑不解,无所适从。以意守丹田为例,倒底是意想丹田(脐或脐下寸半)的外观形象呢?还是意想解剖学意义上的膀胱或肠的结构呢?于是就有人在注视了丹田部位片刻之后,用视觉的“短暂停留”来解决问题;更有人突发奇、想,在丹田部位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贴膏药、顶酒瓶来增加意守部位的感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可谓煞费苦心,刻意求成。有人干脆说意守就是将脑袋放在肚子里。乍听刁不无道理,可谁又有把脑袋放进肚子的亲身体验呢?因此,对初习者来说怎样认识意守并在实践中把握意守,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万事开头难,意守是练功的开头。张三丰在《玄要篇》中说:“初下手时最难行,离了散乱又昏沉。”正道出了初练功者意守的苦哀。“意者,岂特为媒而已,金刚之道至始至终作用不可离也。”《青华秘文》:守者,乃“抱元守一”之意,神抱于气,气抱于神;如鸡抱卵,似影随形,相伴相随,若即若离。意守不是目的,而是藉以进入功态的一种媒介或手段。因此,它是过渡,而不是终结。但由于功态的层次是高深莫测,永无止境的,所以意守在整个练功过程中则必然是贯穿于始终的。

在气功实践中,意守的全部含义可以概括为“确定、下潜、顺随”六个字。确定就是对意守部位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下意识寻觅和无意识的气机发动两者之间的相对趋近的结果,是在一种松、静、自然状态下的主客体相撞的综合过程,其特性是整体的,随机的动态必然巧合。因此,尽管选择的对象似乎是明确的,但其运行的轨迹却是模糊的。下潜是一种如石入水的重力运动,是浮力与重、模糊与明确、觉醒与混沌,兴奋与抑制共存的“恍兮惚兮“状态,恰似崔希范在《入药镜》中所描绘的得气似醉那样。

意守有别于专注和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