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王庭与陈氏太极拳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庭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又多所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密。”

陈王庭又名奏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声望。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逼近。因当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庭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自陈王庭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 (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 (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 (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其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之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 (小架)。

陈王廷的独创有以下几点:

(一)把拳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养身术。它是由汉末伟大医学家华佗模仿禽兽的屈伸、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创编的健身方法,名为“五禽戏”。也就是后来的气功中,内行功的方式方法。

陈王廷把武术中的手、眼、身、法、步的协调运作,同导引、吐纳结合起来,使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结合,成为“内外合一”的内功拳。

(二)把武术和中医经络学相结合

经络是指布满人体的气血通路,源于脏腑,流于肢体。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则神经反常而疾病生焉。“和”则气血流畅而强身延年。陈王廷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经络学说原理,创编了缠绕螺旋运动方式的太极拳套路。

(三)创造了双人推手

自古以来,踢、打、摔、拿、跌是我国武术的五大主要技击法。由于这五种技击法的实践时具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都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苦心积累的宝贵经验,也由于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鉴于此,陈王廷才创造了推手方法。这种方法伤害性较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实习技击的练习方法。

(四)创造了双人刺枪和八杆对练项目

陈王廷创造了双人粘枪法。粘随不脱,蓄发相变的刺枪术和八杆对练是太极拳派长兵器的对抗性基本练法。结合陈氏拳术与众不同的缠丝劲运到器械上,为长兵器对练开辟一条简便易行、提高技术的途径。

(五)创造了太极拳理论

陈王廷太极拳理论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又总结和吸取明代民间武术经验而创立的。它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特点。如《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是指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练习反应灵敏,逐步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高级境界。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沟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会不会,金刚大捣碓。”就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传至十四世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著有《太极拳十大要论》、《太极拳用武要言》、《太极拳战斗篇》。他在祖传老架套路的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由博归约、精炼归纳,创造性地发展成为现在的陈氏太极拳一路、二路(又名炮捶)。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大架)。长兴公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在武术界享有盛名。他在戏台前看戏,站立在千百人中(当时农村演戏,身强力壮者挤在台前,无座位),无论众人如何推、揎、拥、挤,脚步丝毫不动,凡近其身者,如水触石,不抗自颓,时人称为“牌位大王。”子耕耘拳艺精奥,继续保镖山东,历时10余年,所遇匪盗敛迹,鲁人立碑叙其事以为纪念。耕耘子延年延熙均为太极名师。长兴公教有名弟子杨露禅。

十四世陈有本在原有套路的基础上,又有些改动,逐渐舍弃了某些难度和发劲动作,架式与老架一样宽大,后人称为新架(小架)。

十五世陈清萍,赘婿于赵堡镇(陈家沟东北五里地)在那里传拳,他在原套路上再进行修改,形成了小巧紧凑、逐步加圈、由简到繁,逐步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传和兆元(赵堡架),李景延(忽雷架)。

十六世陈鑫(1849—1929),字品三,他感到陈氏拳术历代均以口传为主,文字著作很少,为阐发祖传太极拳学说,遂发愤著书立说,用12年的时间写成《陈氏太极拳图画讲义》四卷,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练拳经验。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是陈氏太极拳理论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篇。他还著有《陈氏家乘》、《三三六拳谱》等著作。

十七世陈发科(1887—1957),字福生,是近代陈氏太极拳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自1929年至1957年一直在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扌列、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较手时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击法将人跌出,因其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教授徒弟很多,有沈家侦、顾留馨、洪均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其子照旭、照奎;女豫霞,拳艺亦很好。陈照奎曾在北京、上海、郑州、焦作等地教拳(主要以83势新架为主),徒众很多。为普及陈氏太极拳做出很大贡献。
十八世陈照丕(1893—1972),字绩甫。1928年秋,北平同仁堂东家乐佑申和乐笃同兄弟二人,慕陈氏太极拳之名,托河南沁阳杜盛兴到陈家沟聘请拳师,族人公推陈照丕前往。到北京后(时为北平),有同乡李敬庄(临)为其在“北平晚报”(1928年10月)登载广告宣扬说,“我国提倡武术、其目的在于强种卫国,自卫御敌,收复失地。”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他所授弟子的代表有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等。他品德高尚,诲人不倦,对推广陈氏太极拳做出巨大贡献,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崇拜,为陈氏太极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

现陈家沟所练的拳械套路有:老架一、二路(炮捶),新架一、二路(炮捶),小架一、二路,五种推手法。器械有:太极单刀、双刀、单剑、双剑、双锏、梨花枪夹白猿棍、春秋大刀、三杆、八杆、十三杆等。这些套路,从风格上,技击应用上,仍基本上保持原有的传统风格。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