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堡太极拳的主要特点

(一)明三节浑身是手
赵堡太极拳论中有许多要明三节的论说,而赵堡人认为“三节”之作用颇为重要,不明三节则用招不灵,明了三节浑身皆是手,处处可发,处处可打,它在赵堡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尤以活步推手,沾粘连随,不丢不欠,以手为先,脚随手动,身随脚转,步随身换,此皆我顺人背的打法。不明三节很难全面掌握身法的运作,“三节”这在古传拳诀中就有“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吃栽跌”。说明三节对太极拳的重要性。
何谓“三节”赵堡太极拳认为,人身自头至脚为一大节,身体各部位可分为无数的三节,赵堡秘传《十法》诀中曰:“人之一身而言,手肘为稍节,腰腹为中节,足脚为跟节。分而言之,三节之中也各有三节。手为稍节之稍节,肘为稍节之中节,肩为稍节之根节;胸为中节之稍节,心为中节之中节,丹田为中节之根节;足为根节之稍节,膝为根节之中节,胯为根节之根节。总不外稍起,中随、根追之理,庶不至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所要贵明也”。以意行气,以气运身,由手而肘、而肩、而脚、而膝、而腰,达到众以归一之道,此即上下内外为太极之妙术。这里所讲的是大的三节,还有许多小的三节,全身三节各有分档,但又十分关联,且可运用自如。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要求做到虚实分明,两手阴阳,两足虚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击中节首尾相应,击稍节则中节与根节相应。

太极拳运用三节的推手技法,由梢节起,中节随之,根节摧之,以蛇缠鹊跃之仿生技法,这对理解太极拳之应敌变化的神奇效应,是一种不可忽略的启迪意义。在与人推手中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随曲就伸,敌退我进;不丢不顶,敌进我退。人刚我柔,我顺人背。沾粘连随,不贪不欠,使对方感到进不得,如入万丈深渊。退不能,如履薄冰。使对方感觉到你浑身都是手,随即可发,所谓全身皆是手。当然不是说人有无数的手,而是指一个人的身本处处配合成一个整体,节节贯串,身手、步、上、中、下相互呼应,处处都可引化拿发。

比如:对方以左手擒拿我的右手,并向我内侧反关逆旋,意欲节拿我的右手腕关节,我却随之向内向里旋,并以右肘引高,套向彼之左手臂,于此同时我之左手拿定对手之左手掌背,销定对方手腕,使其不能走脱。这样对方意欲节拿我右手腕,而被我右肘缠套反而节拿了对方的左和腕,令其下跪,这在赵堡叫“金丝缠腕”,彼欲拿我,我不于顶抗,而乘势内旋,用肘锁定其左腕,运用三节应变的打法。对方拿我的右手腕,我以右肘化解并节拿对方的左手腕。我的右肩还空着,只要右胯向里一松,便可打出右肩的迎门靠,十分厉害。这叫“击其头,则身尾相应”。彼拿我头(手)我以中根(肘、肩)相应还击对方。这仅是一个方面的说明,又如:对方拿我的肘,我肘柔化,同时以另一手按住对方连着我的肘的手,旋转我的手肘,对方即被拿,这时我的手与肘的密切配合,肘也是手,肘也起到拿人的作用。以此类推,我的肩、胸以及身体的一此部位都能配合起到手的作用。赵堡太极拳讲究脚上功夫,也就是脚、腿、腰胯、都可以拿人制人,这在赵堡太极中运用的封套逼插,以及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也即是上中下三节统一的制人方法,这样才能让人感到对方全身都是手。

赵堡太极拳要求练推手的人能充分利用三节,做到周身 都能引化拿发,这也是它具有独特的地方。

(二)(1)不贪不欠(2)舍己从人

赵堡太极拳秘诀《七疾》中写道:“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又云:“不可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进者直落,内外相合,使周身上下如一,虽进退亦不破散”。

人的自身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重心要在一定的范围内移动,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超出了一定的范围就是失重,如果身体的重心丢失,就给对方有机可乘。而不贪不欠正是指检查自己在外形上是否失重,也就是说自己身法上是否做到中正平稳,不偏不依。如果手超出脚外,肘超出膝外,身体自然会向前倾,对方不用多少劲就会把自己身体引向失势。如果身、手后移,而脚还在原来的地方,这就叫做“欠”,别人就以乘机向前加力,自己就会仰跌出去,也就是说贪、欠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在推手中就显于丢匾顶抗的四病而导致失败。

不贪不欠,沾粘连随,做到周身如一家,立身正中,首先要做到外三合,这样给自己一种无隙可乘的合理外形,使对方不敢轻易进击。

《高手武技论》中说:“太极拳勇之势,固贵乎身灵也。尤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惟身与手合,手与身应,夫而后虽不能领兵排陈也可交手莫敌也”。这就是说明了推手时身动则手随,手进则身以为之而进,使之周身合一。不贪不欠,浑身上下做到外三合,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做到外三合的同时,必须明确内三合,两者都是相互关联的。而内三合比外三合更难做到,因内三合是形于内,不显于外,所以不容易察觉,学者先求形似,后求神同,谓之形神合一,做到一开全身上下内外无有不开,一合全身上下内外无有不合,到此境界,方可以与人言武。

太极拳要求知已知彼,这样方显于懂劲,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而在懂劲之前,必须学会做到不贪不欠,无过不及,这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顶、匾、丢、抗上四病,然后既懂劲后,不会出现断、接、俯、仰之病。《太极拳法说》对此有说明:“然未懂劲,固然病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对于真正的懂劲以及似懂非懂之间,存在哪些问题,懂劲之过度法,蒋老夫子在《太极拳法说》有精碎的解说,其《懂劲先后论》中曰:“缘劲似懂非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着矣,亦出病。若不出断续俯仰之病,非真懂劲,不能不出也”。

(三)论“耍拳”(1)何为“耍拳”

武当赵堡太极拳之“耍拳”,是赵堡人炼拳的特色。所谓“耍拳”顾名思义,即是玩之意,通常叫做玩耍,“耍拳”,“耍拳”即是一种游戏、玩耍。赵堡太极拳把炼拳行功称之“耍拳”,武当太极拳这个博大精深,见难学之更难,犹如万丈琼崖,高不可攀、深不可测。何意把炼太极拳之功夫称为“耍拳”。 “耍拳”者取其自然、轻灵、松柔,如之和风细雨、阳春三月;如之儿童戏耍,消遥自然。没有故意造作、故弄玄虚,动作上不用刚猛威烈之发劲。武当赵堡太极拳只是以慢生柔,以柔求活;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腰。至柔至坚,炼柔成刚。“耍拳”是采用小孩的顽耍精神,他们非常放松,毫无拘紧、凝滞之态,一味耍气,童稚的天真无忧,可谓淋漓尽致。这种“耍拳”的精神,正是附合老子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耍拳”是修道的无为心神,是一种自然运动而归于和谐的统一。“耍拳”比起“炼拳”、“炼功”更似乎确切,更合乎心神能的无为程度。“耍拳”朴实无华,超凡脱俗,从自然中求真无为,它是至简至易的道理。

笔者在刚接触赵堡太极拳时,就听老师说过,炼拳要象“耍拳”一样,精神要放松,动作要协调,周身随和,轻灵自然。“耍拳”的含意,这里是指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太极拳的天人合一。天地是浑圆恍惚的,人在炼太极拳时也是浑圆;如天地是浑圆的而人身无处不是浑圆。天地间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是头身腿。天地有四顺是寒温暑凉,人身亦有四顺是手身腿脚。天地有六合上下四方,四方为东西南北,人身亦有六合是手脚肘膝膀胯。天地有四大节是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节是两膀两胯。天地有八小节是四立,即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为春分、秋分、二至为夏至、冬至。人身也有八小节是两手、两肘、两膝、两胯。

天人合一是人体躯干与自然天体相结合,也就是在太极拳走架时,把自己与宇宙融合为一体。太极拳的姿势效法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太极拳的天人合一,是历代赵堡太极拳宗师炼功结淀的体味,是道法自然的体征。

“耍拳”是武当赵堡太极拳几代宗师沿用的名称,可见赵堡对“耍拳”特别重视,最早出自武当赵堡太极拳第八代传人和召元,独创“耍拳”之公式,以供后人学炼的必修公式。第九代传人和庆喜著有“耍拳”解。第十代郑悟清老师对“耍拳”更有精辟的叙述。

(四)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两句拳诀几乎成了练习赵堡太极拳人的口头禅,但这不是一般的口头禅,而确确实实是长年修炼出来经验的总结。这是赵堡太极拳的精典名句,也是赵堡太极拳的重大特点之一,它不只是一种理论,而是赵堡架套路和修恃之目的,为了达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种境界,追求太极拳成功之路。只有不断努力,不断体悟,才能真正获得这方面的成就。此句在赵堡太极拳历代的拳谱中都有,如《天远机论》其中就提到:“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是有人如无人。前手起,后手紧催,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些话在老师教我们太极拳时,经常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名句。在操演拳架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是有人如无人。我们操演拳术时,每一个动作都有它的技击作用,我们虽然是练架子,并无人对打,但是我们就要如同与真人交手,凡动作都是交战,似与无形之人相互交手,这是修练太极拳的一种似真打法,是锻炼园活灵变的基础。练习并非只是炼架,而在与人交手。但是真正与人交手之时,却似面前无人,如入无人之境,这样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技击效果。所谓“打人如蒿草”,在赵堡拳谱中的《太极拳论法》其中有“起望落,落望起,起落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剪之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

对于“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二句话不好解说,赵堡太极拳传人中就有许多不同的解说,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有一位太极拳名家是这样解说的:“面前有手不见手,也即就是练架时,掌心朝外旋,也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掌心,这就是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就是两肘始终要垂肘下沉,所谓“沉肩垂肘”,这种解释法对技击散打有一定的作用,但这对“不见手,不见肘”是很难解说通的。在走架时原则上要有“肘落肘窝,手落手窝”。手有手的位置,肘有肘的地方,但这毕竟不能理解为“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以上的解说,尚难自圆其说,在赵堡太极拳谱中,另有一篇《太极拳诀》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倘若触手彼难走,这样方显是高手”,以上的二句歌诀中,尤其明显地说明如果对方触手彼难走,也就是对方一接触到我的手我的肘,他就无法逃脱挨打,这样才能算得是太极拳的高手,这二句词的含意,我想不纯是不见手,也不是不见肘,也即是将用未用之间,对方刚接触到我的手肘,彼必挨打而不能逃脱。”

鄙人就这“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曾请教过几位高师,尤其候春秀老师,其形象颇深,我喜欢究根刨底,要问一个清楚,老师既然也一再强调“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老师和盘托出,给我们做了许多的推手实例,使我们对此有进一步的理解。

手有手的位置,接手时都是掌心朝自己也即是以手背接对方之手,在搭手过程中,对方拿不住自己的手,老师在打白鹤亮翅和高探马时,几乎都是把对方引出来打的,有人说推手始终要垂肘,不让对方捉着肘打,但老师的手肘在运转盘手时,都含有 捋挤按的四正劲,该抬肘地方还是要抬,而当你要去端他的肘,挒他的手腕,突然摸不到,就如水蛇一样,一下就脱了,什么也摸不着,而你的劲已经落空,就好像进入乌黑山洞,不知其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原来对方的手肘已被我端拿,一发即能击倒对方,就在这瞬间,即将摸到的手肘突然不见,迅即滑溜走脱,并且感觉到手下什么都没有了,连对方的栅劲也突然松掉,就像看见一个人想抓着他,结果扑了一个空,什么都没有,很自然会令人心惊胆颤,继之而来的是对方的会击劲,“倘若触手彼难走”,你摸对方的手肘,非但摸不着,而自己反而走不掉,这叫攻其无救。我们赵堡太极拳对此也叫吃啥还啥,你打我什么?我还击你什么?当你要打对方时,看起来可以搬肘挒手,但你摸不到对方的手肘,所以老师对此的见解是这样的,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而且都有看得到,放在高高醒目的位置上,但是你如果说要去触摸却突然消失,而你也无法走脱挨打的回击劲。所以老师就有这样的见解,“有手摸手不见手,有肘摸肘不见肘。”看得见,摸不着,一摸就挨打,几乎百发百中,这样使我们清楚了解其中之真正含意。老师曾给我们做过多次实践和体验,当时我们觉得也很奇怪,为什么老师的手肘无法触摸,一摸就挨打,现在看来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功夫,并非老虎屁股摸不得,而是你没有到达这种层次。老师要我们练架与推手结合起来,练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练架。老师说我们的架子是张三丰承传的架子,又叫太极拳成架,其意义即是成功的架子,不是说其它的架子不成功,而是说明我们的架子和体用绝对到位,怎么打就怎么用。当时老师说此拳名曰成架,即成功之谓,也是先辈承传的名称,让后人得以成功练就的架子。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是我们赵堡太极拳的重要特点之一,它的这种打法、化解方法也是十分奇特的。练就这种功夫需要长期修练和实践,因为他必须节节贯串,旋腕转臂,滑肩松胯,稍有不顺都是走不掉的,俗话说“棋高一着,缚手缚脚,这是推手中的一着高棋,掌握了这种技法,才能说对赵堡拳的入门”。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我的认识是,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只是看得见摸不着,一摸就挨打。当对方正准备挒腕端肘击打你的时候,我们很巧妙的走化,使你还在朦胧中,缺陷已经暴露,就如已经为你没下了陷井,一击必倒地无疑。这是基本的推手功夫,但也颇见功底,也就是只有通过正确的练架,在推手中体验拳路,要求手腕、肘、肩等关节,旋转调节,使之引进落空,并必须密切配合档、胯、步的运用,此为缺一不可,也是赵堡太极拳重要关键的训练方法,对赵堡架来说,这是入门必经之道,也是看门的本领与方法,不可不知,因为它在推手技击中是非常重要的。

“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是赵堡太极拳化劲的体验,如果你不能走化掉对方的来劲,那么你只能挨打,能化才能打,这个高难度的化解动作,只能有老师手把手的教导,自己体验心悟,才能掌握这种手法,掌握这种高难度的技巧。有时我们和老师推手,给老师连珠般的挨打,也不知道老师用的什么劲,是怎么的打法,这不是几次能看懂的,要细心体味,不断摸索,“看得见,摸不着”。水平越高,他的手、肘、肩就特别灵活,你根本无法拿着他的手肘,想拿而又拿不住人家,那么你必然会处于挨打的位置。所以要练好赵堡太极拳,在推手中必须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这样才能称得太极推手的好手,也是赵堡架人长期追求之目的。

(五)赵堡太极拳之步法(1)[原创]

太极拳的步法十分重要,离开了步法就无法进行对敌,在赵堡太极流传的《九要论》中,对步法更有详实的叙述。人的一切肢体运动和技击运用,全赖于步的周旋,所谓“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于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步法在实战中之胜负,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学太极拳也要学练步法,进步、退步、倒插步、拗步、仆步、跟步、斜行步、透步、盖步等、而这些步法正是为了适应推手,散打巧妙运作的步法,所以不懂得步法的运用,就无法进行实战,手的灵活随机应变,亦是靠步法的运作而周旋的。《九要论》:“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伸缩,非步无以和变化之妙”。所以任何一种武术在训练时,特别重视步法的运用,进步打、退步打,这都是灵活的运用方法,与步法是有密切关联的。《九要论》又曰:“所以观者眼,变化在心,而转弯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之为之司命”。所以步法在赵堡太极拳里,从一开始就要学会它的用途,并且在推手,散打中实现它的方法。

老师在教我们推手时,往往善用各种步法封套逼插之进身锁腿法、穿档进步、内锁步、外锁步、绊脚步、抢步夺位法等,忽进忽退,在你和老师推手时,在不知不觉中老师的腿已经逼插到我的中门,并管卡我的二只脚,使我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当你想用招向老师进攻时,也在不知不觉中老是够不上,好像总是有脱节的感觉,其中之关键都在于步法上。老师在用招发打时,往往干脆利索,除了他在技击上的高明之外,更重要的老师步法十分灵活。迈步如猫行,在不知不觉中老师已占夺了你的门中,也即是占据了主动的位置,而我却在被动挨打的地位。这也是我们赵堡太极拳独有的偷步进身法,巧妙而灵活地运用步法来战胜对方。《九要论》中曰:“身欲动而步已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逼”。所以它是要求上下一致,手到脚到意到劲到一气呵成。

武当赵堡太极拳的步法,在架子套路里就有许多步法,而这种步法都在实战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的甚至还需要单独操练,如果说进步,什么时候进?进多少却当好处,不多不少无过不及,同样是退步或是倒插步,也需要有一定的规则。前后容确,进退呼应。《九要论》又曰:“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也为步。如前步时之后步随之,前后自由定位矣,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无定位矣”。

与人交手两人对持,眼观对方双目,并用余光观察对方之两肩及动向,以待彼进攻之方式而对付还击。双方相距约一手臂之余,即出拳打不到你,但是在交手中一接触,彼打我躲,我打彼躲,犹如在拳击台上,大多以拳击对方或组拳击打,击完后速退,以防止给对方回击。太极拳的散打法与其这拳种有许多不同之处,它除了常规的打法外,还有近距离的打法,这就需要靠步法的配合和周旋。当对方的距离已经接近到能击打你的时候,你非但不逃脱,而突然进步贴近对方身体。在拳击中甲方击打乙方后迅速相抱乙方,一是避免对方回击,二是可以有机会休息一下。而在太极拳散手中就可以贴身打,诸如打掩手捶、披身捶、肘底捶、串捶等,还可以打进身靠和肘打,所谓迎面靠、贴身靠、七寸靠、穿心肘、搬拦肘等,这些都是短距离的击打。太极拳尤精近距离之拿发和化打,籍此也占了太极拳的优势,但必须掌握正碓的步法,掌握得好你在交手中自然不会处于背势,处处我顺人背,这在步法中优越性决定了你的胜负,所以学习技击不能不知步法。现娱乐性的兢技,可以定步推手法,如果真正遇到敌手,也会顾此失彼,所以活步推手,散打更具有灵活性,更具有实用性。

(五)赵堡太极拳之步法(2)

如果你从事技击上的爱好,除了要有纯厚的功底,还必须要有灵变的步法。八卦拳它有突特的八卦步法,堪称一绝,形意拳是三体式,善用鸡步,太极拳有太极步法,主要是阴阳虚实步,所谓“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更有前辈流传的各种步法技能,又如“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没有太极拳的步法,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何谈太极技击。

武当赵堡太极拳成架,它几乎每一个拳式,都有它的各种步法,确实有此步法在其它太极拳中是没有的。例如拦扎衣一式,它在起式变换两手动作的同时,以左脚向右后倒插半步,落于右脚之后。通常这种倒插步适用于边退边接对方手,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又是向右偷进了半步,也是偷步进身的方法。又如在白鹤亮翅的步法中,暂时收回右脚,缓解对方的进攻,使之引进落空,再而卸步进按击打对方。赵堡成架太极拳之单鞭一式,与它式也略有不同,单鞭开始时,左脚向在迈半步,然后双掌向右摆动,整个动作向在偷进了半步。

所谓偷步,顾名思义,即是在对方不知不觉,偷偷地前进上一步或半步,也叫偷步夺位。也就是在正常的推手中,双方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后脚偷进一步或半步之距离,前脚随即跟进一步或半步,我们成架以后脚夺前脚的这种步法,统称叫做连技步法。也就是在对方不知不觉中,跨越了对方的中心位置,由于这种进攻直接纵向对方深处,虽然难度较高,而其技术性特强,所以威力也特大。偷步夺位进身法,有右脚偷步法和左脚偷步法,还有连技进击步法等。

我们的候老师特别注重步法,交手胜负亦也大多决定于步法之优劣,例如在成架套路里,我已经介绍了倒卷肱之用法,倒卷肱之技击法,可以破解野马分鬃,对方用在肩臂以野马分鬃打我,即是以肩背的靠劲,臂肘的滚翻劲,又是横向打法,我必倒无疑,但是我随势迅速撤回右脚,乘机把对方左脚钩拌,两手向前方滚引,令其失重跌扑倒地,这是倒卷肱破野马分鬃的打法。而我的野马分鬃在彼向后撤回的同时,我迅即跟着彼劲前进一至半步,使彼之倒卷肱无法使用倒钩拌腿法,我即迅用肩之靠之,臂之滚翻打击横劲,将彼仰跌倒地。《拳经》云:“手要灵、步要轻、进退旋转如猫行;身要正,目锐精,手足齐到足能赢”。所以不只是倒卷肱能破野马分鬃,野马分鬃同样同破倒卷肱,而其关键之关键,还是一个步法,能否胜人一筹,惟此步耳。所以凡有志学好太极拳者,必须要学会步法,并巧妙撑握灵动的步法。否则的话,虽然你把功夫学得很好,也撑握了许多要领,但到了真正实用的时候,你会变得用招不灵,拖泥带水,或无从入手,有勇而无用武之地,或者上不去下不来,进退两难,成骑虎难下之势,犹如下棋一样,本当优势该赢的棋局,成了败北,最后只落得“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止吾止也了”。

(六)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1)

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它是由拳架、推手,散打三者相结合,灵活机动是一套实用组合的拳架,它继承了古老的传统,融养生,技击一起,既保留了古朴的修炼方法,并且还保存了原始的技击方法,这些原汁原味的东西,老师把它比作土特产,是家乡出来的土特产,颇有一种亲切感。所谓“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也是赵堡太极拳留传下来的兢技方法,它特别强调手法和腿法的运用。所谓手上的串子,即是手法在采拿折别上的主要用法,采拿的方法种娄颇多,候老师专长有采拿折别之手法,其特点主要专采专拿人体细小的关节,以及人体之薄弱环节。

武当赵太极拳的推手,主要是上下步的推手法即一进一退步,两手臂互相搭手,并由走横圈和立圈来完成整个推手动作。在推手时老师有特别严格的要求,两手掌要拼扰,始终和对方手背与手背相贴,这是防止被采的接手方法,而这种手掌型状有叫做圈结掌,也有人称之谓刀片手。其特点在不用招时,虎口和手指都不能张开,掌心亦不可下翻。推手时你在无意中手指张开,就非常容易被人采拿,同时手心下翻容易露出肘头,受对方抖挒搬肘所制。所以武当赵堡太极拳有这样的说法,“手不离肘,肘不离手”一旦离开了肘手,必打无疑。又曰“俯掌即发,开手即打”,所以推手时手指要拼拢,双方都要以手背相贴,如若一翻手掌,必以手采拿对方手指,都能达到控制对方的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多处关节的活动。因为越是细小的薄弱环节,越是容易制约对方。采之手法,要求顺其势,借其力,俯掌即拿,伸手便采,处处没井,节节埋伏,随机应变,一触即发,起手便采,落手便拿,连环进击,巧拿快采,冷脆快狠,连珠炮动似的采拿手法。候老师精手上的串子,他的采拿轻灵而利索,干脆洒脱,在武当赵堡太极拳中是一位杰出人物,堪称一绝。曾有许多太极拳名家高手请教于他,同门郑悟清老师门下高足,刘瑞,李随成等常去候家讨教推手技法。陈家沟以小架著名的陈立青,也常去探讨技艺,因候是陈立青的姑夫,常有往来亦得益非浅。近年来,由於赵堡人的努力,赵堡太极意气风发,名传遐迩,并直追陈杨武吴孙,成为中国六大太极拳派,而赵堡太极拳又是北派太极的主根,也是历史的原因,赵堡这种古老的拳种,一向秘传,鲜为人知,视为本门瑰宝。如今改革开放,中华大地国盛充荣,人们更热衷于寻求健康长寿之道,赵堡太极拳已向更高级更高层次发展和推广。

“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是要锁着对方,也就是采的真正目的是拿,而拿的目的是为了锁住对方,锁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对方不给对方任何活动余地,钳死而使其无法争脱。锁有锁指、锁手、锁身、锁腿、锁头及各关节。锁指主要是抓拿拧采,扯挫。锁手主要是金丝缠腕,控制腕关节,卡死肘关节。

锁身。即在沾连粘随的基础上,以身控制对方,进退起落,不丢不顶,配合双手之吞吐滚旋,搬挒挤靠。

锁腿。是利用灵活机动的步法,加之封套逼插,缠跪挑撩,批劈挂蹬,勾掰截点,绷跳滚卷之下磐十六法,目的是为了最后打好跌法和掷打法,把对方掷抛出去数丈外,或跌朴于脚下。
(六)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2)

所谓脚下的绊子,这是利用套封逼插之进身,锁住对方一腿或二腿,也就是在敌时,迅速贴近对方,或以夺位偷步进身,目的以我之脚,管卡对方的腿,使其不得随意前进或后退,如缰之绊身,触之立仆。

“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是在身法步法的基础上,采用套封逼插之方法,即套着对方一只脚或两脚步,封着对方的脚步,使其不得进退。逼者逼退对方,偷步进身。插者插入对方中心部位,或中心后位,使之无法站稳,所谓腿乃人之根,而能制其根者则可登堂入室,不管是手上的串子,还是脚下的绊子,其目的都是为了锁住对方,使其不得活动而被击倒。

这种锁法也是武当赵堡太极拳的独特技法,它包括有内锁、外锁、单锁、双锁之分,也是候氏跌法揣打之绝技。
一、内锁法。

即是以我之脚,左腿或右腿,由对方体前锁住彼腿。此法设用于反跌制敌技法。敌欲用腿向我体后拦跌,我好以此法破之。以此可以战败为胜。

二、外锁法

即以我之脚,由体外去封套彼之腿,此法在推手中经常运用,也是攻防两宜之方法,在夺位偷步进身中,是常用的一种锁腿的技法。

三、单锁法

所谓单锁,即是以我之脚经彼体前或体后,将对方的一条腿 钳管住,使其不得变动,此种锁法,是最为机动灵活的一种锁腿技法,其成功率也是较高的。

武当赵堡太极拳推手之目的为了散打,也就是自由搏击,这是传统的太极功夫。手上功夫是听化拿发,而脚下的功夫也是有听化劲的,比如,对方用左高探马打我,使用纵横交错之折叠法。以手上的搬肘,脚下的钩挑交错折迭,而我之脚听随对方之劲,顺势夺位边进左腿,套插彼之后腿外,使彼失重而立扑倒地。

四、双锁

是指我由彼之体外,进身管卡彼之双腿,此技具有相当攻击力。如野马分鬃,可套着彼之双腿,再向彼之中心打击横劲,使彼失重仰跌倒地。

五、锁头

即用拧挫劲,拧旋彼之头部,又称锁羊头法,相当危险,搞不好会令彼颈颈椎错位,甚至骨折,严重会引起伤害事故。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如果对方双手向我前腰紧抱,为了解脱对方的紧抱,我以一手托彼之下颔骨(即下嘴巴),一手脱彼之后脑,使劲拧旋,如两手扳旋罗帽,以向反方向拧旋,以分筋错骨之劲,使彼之头随我之手势,由面向我反旋为彼后脑向我,彼必随我手的旋转而即速转体倒地。如对方强行对抗顶重,捉易令彼错骨,慎用为好。

不管锁腿还是锁手、锁身、都要掌握恰当的时机,过早过迟都不适宜的。要发现对方的弱点,疏忽的地方,或在慌乱犹豫之时,我即可进身锁其腿,也可采取虚实之法,声东而击西,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被锁住。

太极拳的最终用法,讲究跌法和掷打,这是太极拳高手们十分擅长的绝招,也是十分高深的技击方法。要求在采得准,锁得死的基础上,避实击虚,加之灵活的步法,瞬间把对方击翻倒地。掷法,也是在采拿锁扣的基础上,以发掷来跌敌,这也是候氏擅长的技法,主要是借其力,运用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套封插逼之方法,使彼引进落空,然后用发掷,将对方发出丈外。太极拳的技击特点,就是“意从心内起,手向鼻共落”,以守中用手夺位发放的原则。夺位放人,要求轻灵利索,干脆潇洒,以纯熟实施“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

(七)金丝缠腕

太极拳也是一种技击对抗的竞技运动,除了我们常用的扌朋 、捋、挤、按、采、扌列 、肘、靠之八门劲外,同时还善用手上的串子、脚下的绊子,以及擒拿与反擒拿的竞技方法。
“金丝缠腕”是赵堡太极拳擒拿术之一,是在太极拳散打、推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金丝缠腕”在推手格斗中,利用手腕的内转外翻,迫使对方的手腕牵制其活动,使其手腕关节疼痛不堪,令其下跪受制。“金丝缠腕”不但可以擒拿牵制对方,同时对方在擒拿我时,我可以利用“金丝缠腕”的技术方法来解脱对方的擒拿,同时反过来可以擒拿敌手。

擒拿与反擒拿是中国武术之精华,太极拳也有擒拿与其独特的技巧。太极拳的擒拿与其它拳种的擒拿颇有不同之处,虽然各拳种都有擒拿法,其方法大同小异,而赵堡太极拳的擒拿与反擒拿,其关键是走圈小,动度也小,适于应变,机动灵活,其化解之方法,主要是有赖于身法,运裆;配合手势,即拿即化。由于身法变化小,是在徒手不知不觉中擒拿与反擒拿。

所谓“金丝缠腕”,即是手腕间的擒拿与反擒拿。通过“金丝缠腕”的听劲练习,更进一步的理解太极拳的身法、步法以及腰胯,它在太极拳擒拿中的化解技巧,也正是这种缠腕的技法,要比其他的拳种走圈小、路线近,相对来说它的技术要求比一般拳种的擒拿要求要高得多。所以它的化解技法具有胜人一筹的优点,因为它的走化比较细致,动度极小。所以它的技术难度大,需要有高度的灵敏感,也就是我们说的“听劲”,能“听”才能“缠”,所以这种训练是非常艰难的,由慢擒慢拿到快速擒拿,逐渐演变为闪电般的拿法。有人说太极拳不能打人,不能制于人,不能参与武术竞技,其实这是世人的误解,太极拳有许多优点,在技击上有其独特的技能,只是近代人以养生保健之内修为主,而对太极拳的技法少有人问津。太极拳的擒拿术,近来很少有人训练,这样下去就很容易失传,也难怪有人对太极拳技击的疑惑。

金丝缠腕(指外扣)

如果对方以右手紧拿我的右手腕(一般扣内关或脉门),我则松右胯,右指向上翘起(如图一)

继之,以左手紧握对方右手背,使其右手不得挣脱(如图二)

在运裆转身的同时,我上翘的右手指外旋,紧扣对方的手腕(如图三)

继之,我手腕紧扣下压,同时坐胯下沉,身微右转,迫使徒手下蹲受制(如图四)

(八)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1)

武当赵堡太极拳其关键的练法,主要是调动裆胯的作用,赵堡架人把裆胯的运用作为主要的修练方法,也是赵堡太极拳的至关重要特点。虽然有许多其它特点,但它贯统整个太极拳内劲,所以这个特点尤为重要,也是其它太极拳中没有的,罕见的这种说法。鄙人也学过其它太极拳种,但从无此法提及,有的只是表面之谈,或涉及不深,作为赵堡太极拳而是主要的练法,是练功的关键,是入门之捷径,那必须学会裆胯的运调,没有裆的运作,以裆发手,以裆代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赵堡太极拳,更谈不上用法,也谈不上能进入太极拳的高级层次,太极拳的真正体用,赵堡太极拳的修恃离不开裆胯,这种裆胯的运作方法教难学更难。有的老师不讲裆胯,有的只是在门内传授,太极拳能否入门,关键是在身法,至关重要就是裆胯的运作,有的人练一辈也不懂得如何“以裆带手”“以裆代手”,那就根本谈不上入门,也无法讨论其高级的东西。当然这里也只是局限于赵堡太极拳,因为其它拳种就没有这种说法,也没有这种训练方法,仅仅知道胯很重要,如可修练,如何运作,还很模糊,不菅人家的观点如何,各家各门都有自己的观点,就赵堡太极拳一门,其内劲始终贯串于裆胯的运作,内劲过得去或过不去。全赖于这种运作的正确性。以前老师不在门外说,只在入室弟子中传授,所以外界鲜为人知,有时我们看老师的功夫如何了得,要想学他的招法,学他的化打法,其实是学不会的,关键是学他的根本,学他内劲的运作,内劲又似乎是讲不清楚的东西,隐于内而不显于外的,但是它是由裆胯的运调而产生的。这种运调又是十分细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之根本。盘架时应该把裆劲作为主要的修恃方法,并与四肢躯体协调地配合起来,在技击交手时要有裆与肢体相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得心应手。它不仅表现为所有的外动,(四肢躯体运动)它更重要的是牵动丹田的运作,是内劲的根本,它既支配着逆腹式呼吸,又支配着丹田的运转,由丹田的运转,指挥着全身气的运行,内修外炼都离不开裆的运作,只有完全彻底掌握了裆胯部的运调,才能算得领悟到赵堡太极拳的真谛。

“以裆代手”、“以裆带手”,裆胯在赵堡太极拳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杜元化的《太极拳正宗》已经把膀胯列入相当重要的地位,他在“太极拳启蒙规则”一文中把它列入必修的规则:“两膀两胯为四大节,膀为稍节之根,胯为根节之根,周身活泼全赖乎此”。八小节:两肘、两膝、两手、两脚,节节随膀随胯依次运动。勿令死滞,自能随顺,与膀胯为一。所以赵堡太极拳是以膀胯为主,也就是动作都是在以膀胯的发动之下,依次而运动。勿令死滞,太极拳活于不活全赖于此,这在我们赵堡来说都十分重视这种修练,如果你没有学到怎样利用裆胯的动作,或者根本不知道,这不是一个真正的赵堡太极拳种。难怪咱们老师要提出,练赵堡太极拳必须做到“以裆代手、以裆带手”,最为形象深动的是老师把“以裆代手、以裆带手”来比作木偶戏。我在小时候看到过木偶戏的表演,现在似乎少多了,也不大看到了。以前常有到里弄街坊来卖艺的,一个大箱匮上面算是舞台,表演各种戏文,台下箱内只有一个人,一边说唱,其人物都有木偶做成,全有演员一个操作,过去叫杂耍者,两手各伸入两个木偶的衣套内,尽可能表演得淋漓尽致、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也是一种不太容易的艺术。这与我们赵堡太极拳的“以裆代手”有什么关系呢?老师说“裆”就是木偶戏杂耍者的一双手,活于不活全在于裆,“裆”在太极拳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挥了所有动作,贯串了整个内劲,象征着内劲和力量,在推手中能不知不觉中把对方的力化解掉。

(八)赵堡太极拳之玄机——“以裆代手”(2)

如果对方用两手压我的右手臂其用的力量假如是10公斤,那么我要用15公斤的力量才能轻松反弹开对方的压力。如果我没有这种力量,只能被对方压瘪、压倒,或者可以走化掉,如果不能走化,我们可用裆劲旋转向上,那么只要少量的力就可送走对方的压力,这里不是要你去顶力,说明这是一种化解的方法,再举一个例子,如果对方用20公斤的力量,抓拿你的右腕臂,你自己不具备相应的力量走化,你的手臂处在对方的强力之下,上不能去,下又下不去,进退不得,你何能为此解脱,双方力量悬殊,好似老鹰抓着小鸡,动多不能动,何言解脱。然后我则可以启动裆胯,使裆胯合于手臂,如发动机之主轴启动,由裆胯牵转发动于手腕,其力量不在手腕,所以对方再也无法抓着你的手臂,其拿如握滚动齿轮,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握着对方。我曾经试握过老师的手腕,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我的手腕握力如果没有四十公斤,也起码得有二三十公斤,我拿着老师的手臂,老师根本就不能动,是非他用散手打我,因为散手他可以用其它方法击打我,肘打肩靠,脚踢膝顶,因为我毕竟年青有力,而老师年迈进将七十岁的人了。老师再三再四叫我用力抓拿,我却将信将疑,不敢尽力去拿,老师说不碍事的,我始以八分之力去拿老师的腕臂,不了老师启动裆劲,我的手腕根本就没有力气了,好像不是拿的手臂,像似发动机的滚动齿轮,不只是拿不住,且有一种心惊胆颤的感觉,后来我才知道,老师用的是裆胯劲,而这种裆胯劲能直接形于手,以裆代手,以裆带手,说明你拿着的不是老师的手,而是老师的大腿,是发动机的主轴,当然你是无法拿得着的。

如何实现“以裆带手”,这全在练架上下功夫,没有其它捷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圈,也就是裆圈,由裆来带动手臂的运动,当然这是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具有一定规范。先要求松胯、松胯根,由裆胯旋弧,带动一系列的肢体运作。如赵堡太极拳之金刚式,它要求松胯,由裆划园弧送出两手之托枪势,也叫 式,当动作二由捋式旋转为捋式,也是由右胯为主再把两手臂捋回,一 一捋,裆胯恰好转了一个立园,而下面的挤按两式,恰好完成了第二个裆圈,再继续划园,右拳捣于左掌心时,裆由划园走了第二圈。所谓金刚三大对是由这几个圈的连环组成的,而关键是在二个胯的运作。

太极拳的千变万化,全赖于裆胯的动作,而裆胯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玄妙之天机。如何利用胯来配合周身肢体运动,这对赵堡架来说太重要。早在民国年期的杜元化,他在《太极拳正宗》一书对于胯的动作,尤其在解说金刚一式中更为确切,他说:“两胯为天机,贵于松活” ,他把两个胯比作太极拳的天机,我想还有什么比胯更重要的?

如何体验太极拳“以裆带手”,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以身领手”,身法带动手法,也就是由裆来带动指挥手上的动作,你似乎觉得自已已经到达了“以裆出手”的水准,那么你不妨测试一下你的裆劲。当你在走架套路时,两手伸放在裤袋里不动,或放在身背后不做任何动作,也就是用你的两双脚来打一套架子,裆劲好的自然能打出身法来。而自以为身法好的,实际上没有裆劲,或者会一些以手领身,你在打太极拳的时候,只会走路什么身法,裆劲都没有了,且十分难看。有时我们也作这样的测试方法,来测试我们是否真的掌握了“以裆带手”,有裆劲者可以带动手的运作,如果手不动,而我们的裆照旧可以运作一套太极拳架子。灵于不灵当场试验,初学者圈可以走大一些,证明我们有这个裆劲来带动肢体,有裆圈和没有裆圈是一个关键,没有裆圈的要练出这个裆圈,真正有了裆圈的,我们就要适应套路和技击的需要,就要大圈变小圈,有圈似无圈,大圈套小套,形成变幻莫测的太极圈,真如《太极拳正宗》所言“切望练斯拳者,要以斯为必有事,方能寻着太极拳之真门径,方可造出太极拳之真铅汞”。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