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和式太极拳的八字诀

河南省温县和有禄先生根据其家传老拳谱及其练拳心得,将和式太极拳的特点作了八字总结:合、顺、中、平、轻、柔、圆、活。他在其著作《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中对此八字诀作了较详细的分析。笔者随先生及其胞兄和定乾老师习拳多年,对此八字略有心得,觉得有必要介绍给同道,遂记几笔,请读者批评指正。

“合”字要领之理论与实践相合至关重要。懂拳理、拳法是修炼太极拳的基础,现代体育训练注重科学的指导,以前的拳师授徒除了经验也多依靠传统文化作指导。和式太极拳师和庆喜公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培养出郑伯英、郑悟清、郝玉朝等一批太极高手,与他有教无类、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

各流派太极拳中对“顺”字都有要求,其中对其尤为重视的是和式太极拳。太极实战中要求达到我顺人背。如何为顺?自然即顺,我自然了别人就难受,就背。什么叫自然?顺应人体自然规律即顺。以手为例,拳谚云:眼前有手不见手,有肘不见肘。人自然抬手即顺。忌坐腕、塌腕、翻肘、耸肩,即可达到拳谚的要求。就养生而言,和家世代为中医,至今仍有子孙行医,他们非常注意养生,讲究自然,以后天之法使其回归先天自然状态,其中尤要注意的是人的脊柱要如初生婴儿般中正自然,忌翻臀塌腰。笔者在当地授拳,大家普遍反映和武太极拳对腰痛有极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此乃顺应自然、回归自然带来的益处。

和武太极拳讲究“守中用中”、“以中平为宜”。何能达到中平?庆喜公在《耍拳解》中有精妙论证,即在用功时身法要像太极圈中的子午线那样垂直中正,上自百会(穴),下至会阴(穴)形成一条直线,运转时前后左右旨以中心为界。此中心线要拿捏得准,虚领顶劲、舒胸顺背(非含胸拔背)、正腰落胯是要领。

“轻柔”是每个太极拳流派注重的要诀。柔者何也?松柔,纯柔,松关节,柔经络。初习者要明白松柔之含义,身体须开展放大,不放大达不到柔的目的。根据中医经络理论,人体内脏之病变可在经络、关节等多处体现,可反映为压痛、僵硬等现象。习者通过太极拳松柔的训练,不用意,不使气,不发劲,即可按摩到人之全身经络及各穴位,起到治疗各种脏腑疾病的奇效。就太极技击而言,讲究的是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然读者要详察:刚乃功成后的自然表现,非勉强可为之,刚是松柔至极的自然辩证结果,即积柔成刚。若初习者即求柔中之刚也不外后天之力,此刚不过枯槁之脆硬,一折即断,非真刚。有的太极拳练习者练架时忽柔忽刚,忽快忽慢,以此显示发劲,此非刚柔并济,即使练成一身力气也非真太极劲。拳谚有云:拿住丹田练二气,哼哈二字妙无穷。我认为二气指阴阳,哼哈也非练架时“哼哈”发劲。拳要至上乘应注意到“刚柔相济”的真意是“积柔成刚”,要从轻柔入手.顺乎自然,经年苦练,水到渠成。轻柔的标准是什么?一羽不能加,一蝇不能落也。前辈拳师和士英有细析:以手为例,起手要轻,不可使气,手中之力仅能领起手与臂而已,自然用功,身法运转要像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在空中飘荡那么轻灵自然。若能达到上述境界,自能功成。孙剑云先生在其著作《孙氏太极拳·剑》中指出:练架是知己功夫……若未练出内劲或无不意而发之经验,则最好于技击一道驻步。

《太极拳体用总歌》云:一圆即太极。任何太极拳离不开一个“圆”字,和式太极拳特别注意“立圆”、“无处不圆”。立圆指像车轮那样的圆,此圆的优点是霸气,让人难以躲闪。不易走化(严格来讲是浑圆,如球之圆)。“无处不圆”要求练架时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膝、足、躯干都作圆(弧)的转动和滚动,形成大圆套小圆、小圆套大圆、浑身是圆。圆转连贯,如一棵大树挂满无数圆环(我觉得用圆球更贴切),风摇树动,环环皆动,如充气之圆球,无处受力。

“活”指意活、力活、身活、步活、关节活,无处不活。有禄先生在书中交代“意活”乃是根本。我以为活的要领可初步掌握势;分清阴阳虚实。以步活为例,两腿分清虚实,步法即活。现在太极拳界对步法有二八步、三七步、四六步之说,我虽不敢妄批,也不敢苟同。

读者欲习练和式太极拳,可对和有禄先生的八字诀细细揣摩研究,勤加练习自可登堂入室,转而领略和式太极之真谛。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