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

2012年12月中旬的一天,得知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太极拳大师李克俊将到“中国武术段位制清镇考试点”授课时,家住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茶店村的李大姐一大早就赶往基地。在基地,李大姐和来自清镇市不同乡镇的200多位太极拳爱好者见到了李克俊,并得到了大师的指导。李大姐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乡里会定时派老师到村里辅导村民练习太极拳。自从学会了太极拳,我觉得业余生活丰富了,人的精神也好多了。现在,我们村里练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了。”

清镇,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武术文化衍生和发展记载的地方,却成为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武术“六进”试点城市和“中国武术段位制考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推选的武术“六进”——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乡镇,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在清镇,已经有400余人获得段位资格,4000余人获得段前级,社会武术的功能和效应获得了最大化。

在清镇采访期间,所到之处,尽管武术展示的水平有所不同,但都让记者实实在在地感到了这里的人们对武术的热情和对武术健身操的热爱。武术社会推广在这里全面落地生根,武术真正成为普及全民健身、促进社会和谐的“催化剂”。

在有着70余年办学历史的清镇一中,课间操时间,操场上数千名师生正在做武术健身操和搏击操。顾芮瑜小姑娘是学校选拔出的20名领操员之一,她已学了两年,“两套操对我的学习和身体都很有帮助,我们都学得很快,只要认真,一学就会”。小姑娘说,“与广播体操相比,武术健身操更难一点。学校在课间操期间做三种操,次序依次是武术健身操、搏击操和广播体操。比起广播体操更能锻炼人的意志,力道把握方面更好,更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采访中,一位在广场上打太极拳的大爷满是喜悦地告诉记者:“武术,改变了清镇人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健康指数,还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据统计,目前在清镇,每天坚持“习武”30分钟以上的“武术人口”已接近20万,占到全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贵阳市人大副主任、清镇市委书记杨明晋说起推进“武术六进”的初衷时,特别强调:“小康社会不能没有健康,健康是小康的基础!在我看来,武术是民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习武在清镇已成为当地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时尚。为了营造武术氛围,清镇市先后举办了国际太极拳交流大会、中国太极精英演示会、中华武术博览节、全国武林大会、贵州省首届武术运动会等活动。杨明晋还有一个更宏大的设想,就是把清镇打造成国家级武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邵世伟表示,在我国武术运动社会化的发展进程中,一直存在着基层体育主管部门对社会武术组织和群体重视、支持力度较薄弱的问题。社会武术仍处在自发的、松散的状态,缺乏有效组织,因而没有形成真正的社会化、常态化。清镇的做法,可以说有力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从而使武术能真真正正地走入百姓的生活当中。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