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功法体系

由八卦掌原理可知,先后天八卦指示内外功的修练,技击又由阴阳八卦理论来指导,这样,实际将八卦掌功法体系分成了三个部分。

健身部分:由先天八卦图指导内功的修练

强身部分:由后天八卦图指导掌法招式及套路的修练。

技击部分:由阴阳八卦理论来指导对敌的方法和原则。
(一).由先天八卦图指导内功的修练

练内功,就是练气功。气功有动功和静功之分,“静功是采取坐、卧、站等静的姿势,结合意念的集中与运用和各种呼吸方法的锻炼,以达到增强体质,治疗疾病的目的”。“动功是采取意气相结合的各种肢体运动及自我按摩,拍击等法,以锻炼内脏、筋骨、肌肤”。由于八卦掌内功不但为了祛病延年,它还要为技击服务,因此动气功必然成八卦掌的主要功法。而静功则是辅助动功之不足。

由 << 易经 >> 所定人体中八卦还可推知人体穴位、腑脏与八卦的关系及拳术中人体部位腑脏与八卦的关系 .

由这此关系即可借道家的气功理论用先天八卦图来指导内功的修练。    古代丹家认为,乾坤是炉鼎,即练气的器。离坎为丹药,是用来炼气的原料。在人体中将肾水存于丹田与泥丸中,用心火来熬练就可生气。所谓肾水就是人的元精。心火就是意念,练功又有文火和武火之分,即意念有强弱。初练功时宜用文火熬练,待精固气生再改用武火炼则可使气生足而涌遍全身经脉。因此初气时应先求心静神敛,再稍用意,练到气生而周身舒适,才加强意念,使气涌遍周身经脉最后使十二经脉畅通。这就是所谓的“大周天”功,也是先天八卦图指导的气功。

可见,练气功的关健是要有肾水元精和心火意念。任何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都可有意念的作用,而肾水则因人而异,要想得肾水,除节制房事,收敛精神外,还须体内阴阳消长,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则五脏相养,肾水自生,由于人体阴阳常不平衡稀薄五行难以自行相生,只有通过采大自然之气,调和体内阴阳,而使外气入体按五行相生而生体内五行之气,使体内五行相生循环发动。因此,采外气又成为练气功的一重要步骤。

由于八卦各有五行之性,而中宫为土,图1。又由五行与四季关系图2可知,木、火、金、水四气又分别在春、夏、秋、冬当旺,而土气是四季当旺,可统治全年,因此采土气最为便当有利。因此八卦掌的创始人创造了双掌对圆心采土气,行步于圆上八卦各宫上不停地左右运转,并按八卦方位与地支时刻定位换掌如,同时通过转掌中对人体八卦的强调。使体内八卦相荡,腑脏强健,五行相生,则土气入脾,使之生金气而总统于肺,再生水气而入丹田是   肾水,最后通过文火固精,武火推气入脉的原理炼成“大小周天功”。并在转掌中通过对形体动作的强调使人体练成筋强力大,筋骨柔韧,肌肉坚实,反应敏捷,动作迅速而使人体体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应用。这就是八卦掌转掌功的功法原理。

由此可见,不但先八卦在转掌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体八卦也必不可少。所以八卦转掌功强调:

乾为头,头颈正直,下颌回收,头顶悬。以接天阳之气,并使乾坤即泥丸与丹田相通。

坤为腹,腹要实,腰要撑。以使其通泥丸而存精气。

离为目,眼要平视,视而不见。以达内视而使意念纯正,则心空不存它想。

坎为耳,耳要闭,充耳不闻。以使精神收敛而生精。
艮为手,双掌直立圆对。以接土气,沉肩坠肘拧臂以使后肘对心土气进中焦入脾土。

巽为股,臀部收敛,大腿弯曲,使身体蹲坐,以养肝木。提肛缩股,裹胯以使任脉下通督脉。

震为足,双足平起平落,擦地而行以接地阴之气,并使身体平稳而利于固精。

兑为口,抿唇闭口,舌顶上腭,一使任脉上接督脉,二使口内生津入丹田化元精。

这就是以八卦之身练八卦之数的具体体现。八卦掌门内秘传 << 八卦掌圆圈歌 >> 云:

练艺转掌是首功,以圈为法要走圆。

圈里为里圈外外,圈为先天八卦盘。

里掌要顶指要领,外掌要撑力要全。

调理阴阳和气血,益养精神妙如仙。

这就是八卦掌转掌功的功用说明。由此可见,八卦掌转功是一种高级动气功。

(二).由后天八卦图指导掌法招式的修炼    由于人是由无极化太极后生衍出八卦成体,而阴阳始终贯穿全身,则在拳路中可有:出掌为阳,出拳为阴;手心向上为阳,手心向下为阴;实步为阳,虚步为阴;顺步为阳,横步为阴;动步为阳,静步为阴;进步为阳,退步为阴。于是由两仪生四象为双手双足按阴阳所论而出招,四象生八卦则为手足所出招式由八卦取象的八种动物象形而得八种掌芪拳法。这一拳法由后天八卦来指示,即以后天八卦生衍六十四卦之理,由八种掌式衍化出六十四式掌法。由于八形有不定数之招式,即象形之招式只要合于其所对动物的性情和气势,则八形有无数种之多,六十四式也就有无数种之多。

由 << 易汉学 >> “虞化逸象”及“九家逸象”将离、坎、艮、巽分别取象为鸟、狐、狼、蛇与 << 周易 >> 有异可知,八卦取象是远取诸物的形象、性情和气势。因此八卦掌亦取了八物以应八卦,即乾卦狮形,坎卦蛇形,艮卦熊形,震卦龙形,巽卦凤形,离卦鸡形,坤卦麒麟形,兑卦猴形。同理亦有取其它动物以应八卦的,这正是董老师按此理因人施教之结果,使得八卦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这里将“程式八卦掌”之 << 八形常势 >> 取物之理简述如下,其余同出一理。

乾卦狮形──其物最严烈,其性最勇猛,有抖毛之威,能食虎豹之兽。取其纯刚之势以应乾卦之纯阳。

坎卦蛇形──其物最毒,其性最玲珑活泼,有拨草之能。取其行如流水,有无孔不入以锐刺柔之势以应坎为水,刚入于柔。

艮卦熊形──其性最钝,其物最威严,有竖头之力。取其巍然坐立不动如山之势,以应艮为山,上刚下柔。

震卦龙形──其物为鳞虫之长,有搜骨之法,有变化不测之功,有飞腾之象。取其变动不停之势以应震为雷为动。

巽卦凤形──其物为羽虫之长,有展翅之功,有飞翔之象。取其御风而行旋转盘旋之势以应巽为风,上刚下柔。

离卦鸡形──其物有报晓之功,有入林之速,有争斗之勇。取其奋勇向上急进之势以应离为火。

坤卦麒麟形──其物为仁兽,有龙身变化不测之功。取其仁厚善良之势以应坤为柔顺。

兑卦猴形──其物最灵活,有缩身之法,有纵山之灵。取其灵巧风趣逗人之势以应兑为悦,上柔下刚。

以身体之阴阳对应的技击招势按八物象形练成掌式,就得到了八形掌这一八卦掌的八母掌。八形掌练时每掌八式而得

六十四式以合于八卦生衍六十四卦之数。这一点是为了合于术数变化莫测之功,并便于记忆,其对应关系 。

有了八形掌,按阴阳由天地人三才定位成卦之理而从八形掌中抽出精化的实用招式,又组成了三才之三盘掌,即天位上盘掌,地位下盘掌,人位中盘掌,每盘八式,八式数又由五行三才之和而来,都按五行生克制化而用,连环出招。同理亦有八肘、八腿、八掌、八锤、反八锤、等五盘掌加前三盘掌和为八盘掌。皆是八形掌    生化出的技击精粹招法。另外还有按后天八卦四正四隅五行生克之理而练的四正八法,四隅八势掌,以及由八形掌每形出三式合八卦每卦三爻而练的二十四小式掌法等,都是八卦掌的基础套路。

八盘掌为了在气功状态下训练,故仍不离转掌走圈和定位换掌。而其掌式不按卦位行拳,只要在圈上即可。四正四隅掌、二十四小式和八形掌则按后天卦纳卦行拳,这样合于卦位之阴阳五行气势则自有阴阳消长,五行相生之妙。    董老先师在传播和发展八卦掌的同时,又以八形掌和八盘掌中归纳出推、托、带、领、搬、扣、劈、进(后来末两字发展成刁、钻或拦、截)八种劲法。称为八卦掌之八能。每一劲法主一盘掌,每一盘掌有八掌,每掌多式连环成六十四掌,仍于转掌功中随天时换掌行拳而不纳卦。随着八卦掌的流传和发展,后人又根据此理创造出了许多单八掌,连环掌和六十四掌拳法。以及按“以掌为母悟刀枪”之理还衍化出了八卦掌器械套路若干,其皆不出八卦掌原理之范畴。

总之,通过八卦掌套路拳法的锻炼,达到强身、增力、顺劲,以补转掌功无法达的快速至用之缺。又通过技击招式的熟习和连贯,达到在技击中灵活运用,快速施变的目的。

(三).由阴阳八卦理论来指导对敌的方法和原则

八卦掌的技击法则,是八卦掌创始人根据阴阳八卦及其所含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总结实战的经验而集成的一些歌诀,练法和辅肋功法。传统的主要有 << 游身八卦连环掌四十八法歌诀 >> 、 << 八卦掌四德八能 >> 、 << 八卦连环掌八要则 >> 、 << 八卦掌战手歌诀 >> 、 << 八卦掌站桩拳术之法 >> 、 << 八卦掌打桩操练之法 >> 、 << 八卦掌八反掌法则 >> 、 << 八卦掌拳术掌法之八要则 >> 、 << 游身八卦连环掌阳火阴符形势 >> 、 << 游身八卦连环掌练神还虚形势 >> 、 << 游身八卦连环掌拳术神化之功 >> 等等。这些法则总不离易理,其有三个取用原则。

其一,易有八卦合五行,五行有生克之性,按各掌式所应之八形而在的卦位之五行属性,各取生克制化之理。

其二,八卦之用在于一变,而动是变的先决条件,故八卦掌以动为主,无时无刻不在动,也就无时无刻不在变,有变就有化,变化之后再按生克制敌。即“任他巨力来功打,旋转变化到彼身。”旋转是最好的动,一切运动都离不开转,于旋转中求进。因此八卦掌讲究的螺旋劲,裹抱劲等都是遵循这一法则的结果。

其三,易有八卦九宫定位法,行拳练功及技击中按九宫定位法变化,则有躲闪逼进,背身化敌之妙。

总之,八卦掌的技击法是易理在拳术技击实战中的应用,其中含有极其深奥的哲学道理和兵法,计谋等内容。限于篇幅,不作深析。

( 四).八卦掌真意

八卦掌和道教有着很深的渊源。传说中董老先师习拳于“云盘老祖”或是壁灯侠,都是道教的人物,因此八卦掌真意亦离不开道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八卦掌是一门内外兼修的拳法,内修是以练气即练丹为主的,外修则以练形为主。由此可见,八卦掌以先天辅后天,练后天返先天而成为无极之体,以合于大自然之阴阳八卦,正是道家的追求,即人有胜天之能,可以通过身心的磨练将人与天相合,即“天人合一”,则可与天同寿长生不老。因此八卦掌真意就是“天人合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