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谈太极拳原理----哲理

纵观宇宙空间,从宏观天地到微观世界,都有浑然太极之理。古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仔细揣摩,形形色色的物质世界,无一不处于阴阳动静的运动中。因此,用阴阳哲理来剖析某一特定事物的始终,就一定会抓到事物的本质。同样,用阴阳哲理来指导实践,也一定会理为吾用,事成圆满。

目前流传于世的太极拳流派很多,有关太极拳的理论论述也不少,但是页变不离其宗,集诸家百说于一理,我想是否可用以下几句话来概括,即“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应该是太极拳的庐山真面目。

俗话说,  “天下把式是一家”。从理论上讲,任何拳术都讲究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虚实显隐,不离阴阳,变化循八卦,运步轨五行。这岂不是武术运动的普遍规律。本书正是从武术正宗上来探讨太极拳的理论问题,以科学观点进行研究。

(一)太极拳的哲理

太极哲理在我国哲学发展史上占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为了练好太极拳,我们就太极哲理进行探讨。因为前人阐述的还不系统,我们就以它为基线来进行研究。

太极哲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为太极之象,示之于图:无。另一个为太极图说,用文字阐述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几,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太极--互相对立着的两个方面,即阴与阳,如图像之双鱼图形。    无极——统一体,指事物或过程和图像之圆形。

动静--世界恒动,动者动之动,静者动之静。动是绝对的运动,表现为显著地变动状态;静是相对的运动,表现为相对的静止状态。

几--动而未形,有无之间叫几,即趋势、趋向、苗头、动向、征兆、因素、可能。

动静之几--阴阳动静、互相转化的趋向、趋势转化到与之对立的方向去。

分--不平衡、舒展、张大。

合--平衡、收束、缩小。

其义理联系起来说,就是统一体(无极)分成对立的两个方面(阴阳太极:即太极--阴阳,阴阳--太极,太极者阴阳之母),这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无极而太极的意思。换句话说,互相对立的双方因一定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太极本无极也)。一定的条件说的是互为存在的条件,无独有偶成对存在,互生互灭、世界恒动。因此,对立的双方(阴阳)始终存在着互相转化运动趋向(动静之几)。运动有两种状态,即相对的静止(静)和显著的变动(动),由于对立双方互相斗争而产生动静之间的互相转化。在相对静止时,对立双方表现为平衡状态。事物发生性质变化(动之则分),由平衡(合)转化为不平衡(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过程完毕,问题得到解决,即“以静制动”之意。旧的阴阳对立关系消灭,旧的过程结束,产生新的阴阳关系,新的过程开始走向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新陈代谢”作用。
(一)两仪: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双方的总称。根据事物的具体情况而有不同的内容和特定名称,如有无、虚实、刚柔、上下、前后、左右、顺背、表里、进退、攻守、形意等等。若以一方为阳,则他方为阴,反之亦然。为了说理清楚,一般顺序是上为阳,下为阴,刚为阳,柔为阴。

(二)多体:在复杂的事物中,同时存在着许多个阴阳对立体,但有主客之分,其中惟有一个是主体,其他则属于客体。主体变化影响着其他客体的变化。

(三)整体:在同一个阴阳体中,亦有主客之分。主体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四)中极:阴阳互动相交之微称为中极。中极之玄,亦阴亦阳,非阴非阳,所谓镞矢之疾有不行不止之时。中极之妙,曲可成直,直可成曲;圆可成方,方可成圆。

练太极拳要始终用太极哲理作为指导,因地制宜地随着变化而变化(“因敌变化示神奇”)。不要违背这个规律,这就是“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之意,否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枉费工夫。

实际上太极哲理就是辩证法,就是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和转化规律,事物发展的法则,故日一阴一阳。因此,太极哲理说明太极拳的拳经、拳论、行功心解、总势歌等的确是闪烁着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它有逻辑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应细心地领会和体验。

太极拳是对人的精神和体质进行锻炼的方法。因此,首先对人身运用太极哲理进行分析,其次研究与外界的联系,从分析事物的阴阳关系找出锻炼的方法达到身心兼修的目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