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高手苏学文谈拳

金秋八月,桂花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美好时节,师弟苏学文带着沉甸甸的“礼物”从深圳授拳回乡探亲。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我请学文先生数十次给学生讲学,演练,听众场场暴满,喝彩掌声不断。二十天朝夕相处、切磋探讨太极真谛,受益颇深。透彻的拳理拳论,精彩的演练试技足以证明:苏学文先生不愧是当代的杨式太极拳高手。

苏学文先生1966年出生在永年县前司郭庄村,自幼酷爱武术,15岁始学练杨式太极拳,先后拜杨兆林传人翟文章、杨澄甫传人赵斌、杨班侯再传弟子贾治详、杨露禅外甥、杨班侯姨表弟教练堂的再传弟子李竹林为师。在学练杨式太极拳、剑、刀、杆基础上,专心研习杨班侯、杨少侯的技击功夫。1993年成立“永年杨班侯太极拳研究会并任会长”。技击与功力有了长足发展。1998年,随着太极拳走向市场的大潮,只身赴深圳设场授拳。在高手林立、竞争激烈的深圳教拳决非易事,常有人登门试手较技,其结果自己有时胜,有时平,有时竟不敌对手。感到自己杨式太极拳的真功夫还是没有学到家。遂下决心踏遍大江南北诚心访师求艺,把杨家早年流传到外地的太极拳奥妙学到手带回永年。历时两年多行程三万余里,耗费大量资金,先后拜访杨少侯再传弟子蒋林先生、武术名家赵显珠先生、杨少侯再传弟子李顺波等30多位名师隐士,得亲自指点,心传口授,特别是得到了一整套太极拳内功心法,老师亲自看功,本人刻苦磨练,不怕吃苦,不怕流汗,不怕挨打,千遍万遍习练到身,终得太极拳真谛。回深圳到各地授拳,至今未遇对手。被聘为深圳市太极拳研究会顾问兼推手总教练,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苏学文先生的精彩演练,使我们从理论和实战的结合上活龙活现地看到他太极功夫的五大特点。

一是腰活。拳论云:“腰为主宰,腰为轴,刻刻留意在腰间”,要求“腰顶穷研生不已”。苏学文先生对此领悟深刻,习练到家,经多年艰苦训练,其腰、胯已达到松、活、荡的程度,腰胯之间象装上了一盘轴承,走架打手,荡来荡去,柔韧圆活,却似龙缠蛇绕,慢似蠕动,快似雷霆,令人望而生畏。

二是骨开。苏学文先生在名师指教下,经过多年艰苦锻炼,沿用杨家当年的特殊训练手段,伸筋、拔骨、洗髓、开胯、柔腰、脱肩、通臂、柔手等,把自身的脊椎关节以及足、膝、胯、肩、肘、腕、指等各部位关节拔开,然后再练到一家,使其伸缩自如,协调链动,靠脊椎及各关节的瞬间抖直将人发出,正如拳论所云:“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间断耳”,“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催。”

三是普熟。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太极拳使用法》上说“今同志专悟懂劲,故不能发人,先学姿势正确,次要熟练,渐学懂劲。”苏学文先生正是遵循拳理要求,按照太极功练习法动作姿势要求,对拳架中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母法”和若干个“子法”,数十万遍枯燥单练,使各种着法了然于心,应物自然,简直练成了“毛病”。一旦出手,不想打法法自到,随手凑效,对方应声即仆。

四是劲整。拳论云:“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苏学文先生已化掉正常人用后天拙力的习惯,生出真力,也就是太极的劲力。五弓合一,周身一家,爆发整劲。击人具有强烈的挫合力、弹抖力、穿透力。他可以让人站在人肩上跳下来猛蹬他的腹部,凭着瞬间的整劲发放,对方即被发出。

五是技巧。《太极拳使用法》上说:“一练顺,次练劲,再练巧。”拳论有“四两拨千斤”、“一巧破千斤”之说,苏学文发人瞬间变脸发声似虎啸狮吼,夺入耳目、灵魂,令人闻风丧胆。且技法巧妙,着法灵活。柔则人不知我,刚则如离弦之箭。化打合一,发劲刚脆,使人防不胜防。

苏学文先生称谓太极高手,得益于遵循杨式太极拳的习练程序,按照太极拳的内功心法的要求,坚持勤学苦练的结果,总结他练拳教拳的主要做法有如下五个方面。

一是学理。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历代太极名家的经典拳理拳论,在拳理的指导下学习拳术,不走弯路,事半功倍。

二是站桩。他说打拳是运动之中的桩,站桩是运动之中的拳,站桩是不养而自养,不调而自调,打拳耗六养四,站桩则耗三养七。因此站桩是习练太极拳自始至终要坚持的要诀。故要求学生弟子“混圆桩”、“马步桩”、“川字桩”、“马步转腰”、“抱球转腰”、马步、弓步推山等站桩法。定期交替,每天两次,从未间断。

三是盘架。他在练拳、教拳过程中坚持习练杨式太极拳定型套路,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杆,还习练杨露禅太极拳老架,杨班侯太极拳大架、小架。杨少侯小快式等技击拳架,动作圆活,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独具特色,从中受益颇深。

四是推手。他要求弟子在练“单手定步推挽”、“双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捋推手”、“烂采花”基础上,还坚持习练“双手缠手法”、“半搭半打、推打合一”、“散推”、“散手”。力争达到轻灵圆活,冷弹脆快,以柔克刚,沾粘连随。随曲就伸,引进落空,借力发人。

五是单练。他在学拳教拳中非常注重单练,首先强化基本功的单练,如眼、手、腕、肩、肘、腰、胯、裆、膝、踝、足以及精、气、神等,他积累了数十种训练方法。其次是用法单练(或叫单操手),如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十三势的“母法”及若干个“子法”的单练,通过基本功和用法单练,使从学者功底扎实,着法娴熟,逐步成为太极高手。

苏学文先生武德高尚,谦虚好学,干易近人,朴实厚道,愿与各界同道切磋交流,共同提高,为弘扬太极做贡献。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