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快拳序》

在吴式太极拳界,南派有“吴式太极快拳”,北派则没有。马岳梁、吴英华、施梅林三位先生合著的《吴式太极快拳》(1987年6月河南科技出版社)一书,在“吴式太极拳快拳简介”中介绍说:“吴鉴泉先生将家传的太极拳作了修改和充实,去掉重复、发劲、跳跃的动作,使拳架更加柔和、规矩、连绵不断,从而自成流派,形成流传至今的‘吴式太极拳慢架子’。吴式太极拳除了慢架子外,尚保留着传统套路的快架子……”。
2005年9月11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的“纪念著名武术家王培生先生逝世一周年”大会上,谢守忠先生率弟子集体表演了“吴式太极快拳”,观众反映很好。

开始我以为是南派吴式太极拳界流传的“吴式太极快拳”。后经谢守忠先生介绍,方知他们所表演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是谢守忠先生创编的。

谢守忠1942年生,自幼酷爱武术,先后习练过少林拳、戳脚翻子拳,1987年学练吴式太极拳,是吴式太极拳名家王培生先生的入室弟子张耀忠先生的高足。十多年来他自强不息,闻鸡起舞,苦练研摩吴式太极拳,深悟其拳理理法,广收门徒,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先后改编了家传的“自然刀”,创编了“吴式太极快拳”。在省、市、全国一些武术比赛中多次夺魁。他以行医为业,业余教拳,并勤于笔耕,多次在武术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公开发行了“印诚门”(王培生先生法号)拳械系列光盘。谢守忠先生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在多年研练吴式太极拳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调动积累,融合自已感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经过千锤百炼,反复修改,成熟定型后,录成光盘于1994年呈送王培生先生审察,获得首肯,并责其子王乃昭给谢守忠先生写了肯定和赞扬的书信。这趟快拳在王培生先生首肯后,谢守忠先生在鞍山地区广泛传播,习练受益的群众巳三百余人。谢守中先生的弟子门人2003年、2004年两次以这趟快拳参加辽宁省武术锦标赛,均夺得青年队的桂冠。2004年谢守忠先生又以这趟“吴式太极快拳”参加了在河北省承德市举行的全国名城名家太极拳比赛,获老年组第一名。

事实证明,谢守忠先生创编的这趟“吴式太极快拳”,不但得到了北派吴式太极拳主要代表人物王培生先生的首肯,得到了鞍山地区广大吴式太极拳爱好者的青睐,而且还在国内一些正规的太极拳比赛中获得认可。

谢守忠先生用多年心血,培育出来的这株独具风采的鲜花,为中国武术百花园增添了色彩,对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传统武术拳械套路的创编,是个严格的、漫长的过程,不是可以随意编造的。而是在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在全面规范地继承了某一传统拳械套路以后,经过多年的反复研练,深刻体悟,有了灵感才能创编。有的是以一趟拳架为主,根据自已的认识和体会进行改编;有的是把经过自已多年筛选的最感兴趣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拳术动作进行编排串连;有的是在自已长期演练某一门派拳械过程中发现了某一闪光点,在这一闪光点的启发和吸引下,根据自已的艺术思路或技击思路,或自身的运动规律,进行创编,又经过反复摩练,反复修改,再经过长时间甚至多年的多方印证,完善补充,最后形成定型的套路且得到权威人士、本门派群众和武术界的认可。

从谢守忠先生的习武经历、武术业绩和其在一个地区武术界的影响等综合情况看,他所创编的“吴式太极快拳”是应该得到肯定的,也将会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

祝愿“吴式太极快拳”这个优秀套路在谢守忠先生及其门人的精心培育下,不断向着更加完美、更加科学、更具有实战性的方向发展壮大。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