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太极三丰掌理法真要

“武当太极三丰掌”者,乃内家拳之绝学,由当代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掌门人郭兆凤老师所首创。他上承河南赵堡太极之正宗嫡传,以武当传统太极十三式及古易河洛先后天之变化为基础,博采众长,融陈、杨、武、吴等行气运功之精要于一炉,而独树“武当太极三丰掌”之一帜。其所以冠“武当”名“三丰”者,为返朴归真不忘祖庭之义。内家拳咸以三丰祖为尊。祖师乃武当丹士,本以修道为主,武事是其余事。三丰掌之全部内涵,也本此义。若深造本功,可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最后掌道合一,以完道业。若其中乘修之,则既可强身,又可愈疾,若其行功走架,则以“双螺旋结构运动”为其行气特征,贯穿于本掌的全部套路之中。其义为取水流湍急而形成之漩涡,上下翻滚,在人体内部无处不到,无微不至,从而起到整体内脏之按摩医疗作用,此其强身愈疾之特殊功效。至于武事,通过盘架、揉手、站桩单操、技击散打,更是灵活多变,蓄发自如。诚所谓上善若水,夫唯不争,常无常有,有无互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说是对本掌维妙维肖的描述。
“武当太极三丰掌”(以下简称“三丰掌”)的功理,悉本易理;因宇宙万物,统由无极而太极的“有”“无”变化而来。无极之义,是无形无象,无声无味的大宇宙。它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空无一物;但它又包涵万物。它是大宇宙最原始的一种精神境界,又是一种“空、无”的象征。其本体是个“无”,或称“空”。它是没有形质的。但“无”在大宇宙的氤氲变化中,却又产生了“有”。所谓“有”,也就是有了“质”的性质;此即无极而太极的道理。太极之“元”,含三为一,故又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太易者未能见气,太初者见气之始,太始者有形之始,太素者有质之始。是已太极先有了这个混元的统一体,而后才有了气、形、质三者的分离。由无极而有极。太极由是而生。无极一动,即是一太极,故老子有一气化三清之象。
太极成时必分阴阳,动静便是阴阳,有阴有阳便是太极。从总的来说,太极是属于后天的范畴,是有形之体。按易理,有形的东西都来自无形,一切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此乃老子有无相生之哲理。

三丰掌将无极太极之理,借喻人身,则人身亦是一小太极之体。人身的阴阳,心属火在上为阳,肾属水在下为阴。三丰掌取双螺旋结构运动的旋力上下翻腾,以促使心火下降而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水既济,阴阳调合而百病难入。此即三丰掌强身愈疾之功理。

此外,大宇宙亦为太极之形。其间周流不息,亦阴阳交错,相互为用之道。宇宙间有天地,而人在其间。此称之为三才。三丰掌则以精气神喻人身之三才。精足则气满,神足则为健康长寿之基。人身精气神是有限的,而三丰掌之双螺旋结构运动,则可修补复制精气神之不足与损伤。修补复制精气神之源,是人身之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天门谓之神室,主藏神;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主藏精,宜常闭而防漏;中丹田为气海穴(脐下三寸五分),主蕴气。精气神乃人生命之根,造化之源。三丰掌之双螺旋结构运动达到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如羽。凝神于地户,则身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寰中(即中和之气)。

修习三丰掌双螺旋结构运动,应先由“无极”开始,这是双螺旋运动的基础,是大宇宙由“无”到“有”的一个渐变过程。郭师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这就是说,在练功盘架之前,先站“无极”桩,可渐渐使自己心安神定,继而可感体内如同虚空无物一般,两腿之负载感也随之尽消。待到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此气一动,则太极之象油然而生。由是阴阳变易,四象显现而八卦爻成。此刻,要息气凝神,若存若无,若实若虚,在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浑浑噩噩,渐渐感而遂通,神意感应灵通一气,功夫渐臻妙境。

“三丰掌”的具体修习,包括道、医、武三个方面。道,是以张三丰祖师的调息论(调八脉),五天布气法(五脏),以及河洛的先后天错综变化为理论,以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高深境界。医,则以调五味、六进七孔八窍,调五色五味,配五音六律,调全身经脉穴道,以贯通四肢百骸,促使人体各个生理系统和神经系统的血液循环,使各种慢性疾病,都能渐渐得到治疗和康复。武事,三丰掌则以轻、灵、变、空、玄的技击基本理法,贯穿于整个技击散打中,练功则分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技法。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