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出功夫

现在以太极拳作为健身娱乐的人很多。在城市里打太极拳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时下打太极拳的人虽然很多,但是真正懂太极拳,练出高水平的人不是很多。应当说学会一套太极拳,并不是什么难事儿,可是要想吃透它,能够练出高水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太极拳是一门科学,要学好这门学问,没有名师指导,不下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功夫,是很难登上大雅之堂的。

太极拳的要领很多,如:虚领顶劲,立身中正,含胸塌腰,沉肩坠肘,松胯屈膝,气沉丹田,全身放松……又如行拳走架要求做到:快慢相间,轻沉兼备,虚实互换,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等等。以上这些要领都是练好太极拳的基本方法,本文主要是想侧重谈一下打好太极拳的一些细节问题。有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天下难事必注于易,天下难事必注于细,细节决定成败。我觉得要想打好太极拳,也应当有这样的理念。

笔者师父马虹先生教我们练拳时,要求我们首先做到:从难从严过细。一招一势都要搞清楚弄明白,认真去做,绝不允许有一点马虎。他说:“练拳要练明白拳,不练糊涂拳。”打太极拳要掌握的要领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应当从弄通拳理人手,知道太极拳是以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缘由。静之则合,动之则分,动则螺旋,凡动则以身体的螺旋带动四肢的顺逆缠丝,讲究整体作战。可以说太极拳的每一动,处处内含太极阴阳变化之理。陈鑫说:“太极拳缠丝法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劲,不明此,即不明拳。”太极拳的螺旋缠丝法是以圆的形式体现的,有人说太极拳是圆形运动,其实这个圆是由无数个点和无数条弧线组成的。我们在走架时要特别注意这些点和孤线的变化,这些点线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如陈氏太极拳一路(83式)第3式懒扎衣第6动定式,由前动身体右转螺旋下沉,右手掌由逆缠翻转向右前上外掤,略变顺缠,劲运到中指肚。此处右手先由左至右走弧线,然后右手掌再由逆变顺的微动(发下塌外碾劲),实际上就是右手臂由——条弧线运化成点的过程。此动最后一下,看似简单,其实此处每一点都内含太极阴阳变化之理。此处右掌的“下塌外碾”之劲虽不明显,却暗含了太极拳“极小亦圈”,浑身无处不太极的特点。

有人打拳不拘小节,对手形的把握很随便。经常看到有  些人打拳时握拳不像拳,出掌不像掌。有人出掌五指散开像  钢叉,有的又像京剧里的兰花  手。历来太极拳家都非常重视手形,以及手形的变化及作用。“每一举动,其运化在胸,表  现在手,主宰于腰,形之于手”。手指松散则表明神散、力散。太极拳的手形主要包括:  掌、拳、勾。掌:要求凹拢掌。即大拇指大鱼际都有向里与小指相合之意,手指松松地合拢,虎口要圆。掌有顺缠与逆缠的变化。顺缠时,小指领劲大指合,突出小鱼际,逆缠时则相反。另外,捋式则掌心凹拢,前手顺缠时中指、食指、无名指可以扬指后翻。按式则要扬指突出掌根。拿式则应五指向掌心虚虚合住等等。上述变化要注意气贯到中指肚,即陈鑫讲的“中指劲到,余指劲也到”。拳:四指卷拢,大指扣到中指中节,拳虚握,拳心要虚,但外形又不能散,即外紧内松。拳发劲时,腕不能软,但也不可过硬,要有松活弹抖之劲。勾手:呈下折腕,五指捏拢,不许散。勾手有手掌解脱,以及擒拿、刁腕、腕背击人等技击含义。马虹先生传拳非常重视学生对手形的掌握,他常严肃地对我们说:“你打拳连手形都把握不好,这个拳你怎么会打好?”

陈氏太极拳是古老的传统拳种,除了其特有的健身养生功效外,它的技击内涵相当丰富。其行拳走架讲究劲走三节,三节互用,如《孙子兵法》所云: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首尾相应。”一路83式、二路71式共60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有丰富的散打技法内涵。马虹先生常说:“打拳一定要有敌情观念,打拳无人似有人,你一出手、出腿要有三节劲。出手要先想到走肩、肘再出手;出腿,也要先想到胯打、膝击、脚踢、脚蹬、插裆等等。这要形成规律。”例如白鹤亮翅一式动作4,当右手向右上方捌开走上弧线时,这个动作包括:①右腿提膝插裆(也可以走脚蹬劲),上体加大掤劲;②右肩靠劲;③右肘击劲;④右臂捌劲;⑤右胯靠劲;⑥右手下塌外碾劲(也可以发劲)。这样的例子在整个拳套中比比皆是。

马虹先生传我们的传统陈氏太极拳,非常重视拳式的节奏。记得有一次先生给我改拳时,看我打完一路拳,对我说:“你这拳打得老是一个速度,平淡如水,这样打拳缺少气势,没有神韵。我们这个拳讲究轻沉兼备,快慢相间,刚柔相济,不像某些太极拳一味地求慢,速度均匀;又不同于某些拳术一味求快,动作迅猛。”马虹先生传我们的这套拳架(一路83式),主张从头到尾有快有慢、有高潮、波浪式前进。每个式子的各个组成动作之间,也有快慢。发劲快,蓄劲慢。柔化动作一般要慢;刚发动作一般要快、要脆,不发则已,一发即如电闪雷鸣。发整体劲,松活弹抖,如双震脚,玉女穿梭等;有的式子则轻缓慢,如懒扎衣,前蹬拗步等。整个套路前部慢动作较多,后部快动作较多,中间二起脚前后有一个高潮,而收尾又慢,做到稳起稳收。并且要求“慢不呆滞,快不散乱”。快慢都要走螺旋缠丝劲。

我们通过这种快慢相间的练法体会到,久练会感到内劲充足,神怡气爽,而且越练兴趣越浓,以至乐不知疲。
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朋友认识到马虹先生传的这套拳(一路83式,二路71式),动作细腻,劲路清晰,节奏明快。马虹先生曾经多次对我们说:"我们对陈照奎公传下的这套传统拳的拳谱、拳架子一定要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要轻易改变。要老老实实按照传统拳谱练习,不要随意改变套路中的大小动作,不要自作聪明,不要把某些套路中不合理的动作揉进来,一定要保持传统拳的固有风格。”他常说:"我奉劝大家要老老实实继承先人传下的这套拳的种种规矩,拳的外形不能乱变,动作不能乱改,对它的内涵的理解、挖掘、认识,要逐渐加深、逐步提高,这才是修炼传统拳的正确方向。”另外,先生还教导我们:练拳不要仅仅满足于学会一两套拳架子,一定要坚持“从难从严过细”的原则,越是难练的复杂的动作,越要认真按拳谱要求,按老师教导去刻苦地练。坚持打低架子,倒换虚实(重心)先裆走下弧。打拳不要走过场,每天要给自己订计划、出课题。每一遍拳都不放过,每一个拳式动作都要搞清其劲路、劲点、变化,技击涵义,速度快慢,方位角度,来龙去脉,一定要挨个把它吃透,弄明白。边学、边练、边悟,这样练久了,功夫肯定可以练到身上,肯定可以收到健体、护身、怡情之效。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