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简说
太极拳简说
——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
徐哲东遗文 林子青提供
编者:本文作者徐震,字哲东(1898-1967),江苏常州人。大学中文教授。除国学外,尤擅武术,曾从于振声、马金标学查拳,从周秀峰学形意拳,从杜心五学自然门技法,从杨少候学杨派太极拳,从郝月如学武派太极拳。其最大成就是在武术史及武术理论研究方面,尤其对大极拳史研究成果独多,著有《国技论略》、《苌氏武技书》、《大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太极拳发微》《太极拳谱合抄》等。本文为作者1961年所作,因故未能公开发表。文中对大极拳的技击与养生、拳法修炼,乃至大极拳史以及今后如何发展等方面都有卓越见解。此文虽是四十余年前的旧作,但因多用实事说明问题,对当代读者中存在的不同看法(指太极拳)仍具有澄清迷团之作用,故予刊出,以飨读者。
本文提供者林子清先生,1921年生。上海师大英语教授(副研究员)。在大学读书时曾从徐震先生习练武派大极拳。
[一]内容
一、太极拳是成套拳架的名称,和拳套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太极推手,是练习对角的程式。太极拳已有二百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若干教师专家的改动,拳套已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除新编的几套外,从陈家沟传衍的杨、武(郝)、吴、孙四派大体上是相同的。至于姿势的规矩、动作的准则,基本—卜是一致的。至于推手的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动步的,称为定步或站步推手。一种是动步的,包括活步、大捋等等。进入自由的对角,称为散手,这就不受程式的限制了。
太极拳的套子,涵有技击与养生两个作用。王宗岳传下的拳谱中《十三势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太极拳的全面发展观
徐哲东遗文 林子青提供
编者:本文作者徐震,字哲东(1898-1967),江苏常州人。大学中文教授。除国学外,尤擅武术,曾从于振声、马金标学查拳,从周秀峰学形意拳,从杜心五学自然门技法,从杨少候学杨派太极拳,从郝月如学武派太极拳。其最大成就是在武术史及武术理论研究方面,尤其对大极拳史研究成果独多,著有《国技论略》、《苌氏武技书》、《大极拳考信录》、《太极拳谱理董辨伪合编》《太极拳发微》《太极拳谱合抄》等。本文为作者1961年所作,因故未能公开发表。文中对大极拳的技击与养生、拳法修炼,乃至大极拳史以及今后如何发展等方面都有卓越见解。此文虽是四十余年前的旧作,但因多用实事说明问题,对当代读者中存在的不同看法(指太极拳)仍具有澄清迷团之作用,故予刊出,以飨读者。
本文提供者林子清先生,1921年生。上海师大英语教授(副研究员)。在大学读书时曾从徐震先生习练武派大极拳。
[一]内容
一、太极拳是成套拳架的名称,和拳套联系在一起的,还有太极推手,是练习对角的程式。太极拳已有二百几十年的历史,经过若干教师专家的改动,拳套已有多种不同的形式。但除新编的几套外,从陈家沟传衍的杨、武(郝)、吴、孙四派大体上是相同的。至于姿势的规矩、动作的准则,基本—卜是一致的。至于推手的程式,大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动步的,称为定步或站步推手。一种是动步的,包括活步、大捋等等。进入自由的对角,称为散手,这就不受程式的限制了。
太极拳的套子,涵有技击与养生两个作用。王宗岳传下的拳谱中《十三势歌》说;“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