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武术之刚柔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武术中,刚柔二字几乎贯穿于每个拳械功法每招每势的具体实践与运用。但是,现实中真正懂得刚柔、明白刚柔,做出刚柔的习武者其实并不多,甚至少得百无其一。如今的大多数习拳者,非但不懂刚柔,并且以软为柔,以硬当刚,练起拳来要么松懈软塌,要么僵拙刚硬,毫无真正意义上的刚柔可言。

事实上,真正的刚柔是在明师的正确指导下经过长期艰苦的练习,换去人体固有僵劲与软力的一种脱胎换骨的、武术所特有的“功劲”。真正的柔,是一种自然拥撑,周身一家、整体膨胀、似松非松,将展未展,松沉圆活、肌松力拥的自然弹性力,这种力如云如水,松弹柔韧,化僵引拙,决非软绵绵的酥软懈力;真正的刚,是在精神与形体极度放松的情况下,使浑身上下在意识的引导下由松到紧、由柔到刚、由慢到快、由束到展的瞬间弹性发力,这种力迅猛暴烈,击远摧坚,挡者皆靡,决非硬僵僵的蛮拙犟牛力。

要想获得真刚与真柔,无论练习哪一种拳术(包括通常意义上人们所称的“内家拳”),都必须要先从武术基本功练起。通过各种基本功的练习,使关节、韧带、肌肉、筋骨的柔韧性加强,能轻松、协调地完成各种开展伸拉动作而不造成肌肉紧张,练起拳架动作到位,姿势正确,轻灵圆活,协调自然。此时才算具备了武术中所特需的最基本的松柔,在这种基础上再通过站桩、盘架等功法的长期苦练,方可形成一种似松非松,似紧非紧,筋骨棱撑,肌肉松软的阴柔之劲。有了这种化僵存柔后的真正松柔,才可谈到名副其实的刚劲训练,在这种“真柔”基础上寻求“真刚”,也就容易得多了。因为在这种浑身松柔舒展、协调自然的情况下发放各种刚劲,劲力便会比较顺利地通过各个关节向发力点传送,不会因为自身的僵拙死板而使劲力受阻,无法发出。
刚劲的练习,是在上述松柔基础上,通过各种单式发力动作仔细体会先松后紧,紧而速松,随松随紧的身体松紧变化过程。这种松紧的转换与矛盾愈大,则所发之力愈刚,劲力的弹性也就愈强。练至上乘境界,柔如杨柳,刚如铁石,伏如横弩,动若发机,能瞬间骤然爆发出惊弹崩炸、寸绝抖颤、激荡回旋的弹性爆炸力,此劲观之浑身俱颤,如龙惊雷炸,似巨炮猛轰,极速极整,极刚极爆,令人惊心动魄,不寒而栗。这正是积柔成刚、运柔成刚、由松到紧、由柔至刚的真正过程与表现,此即前贤所谓“以柔用刚方是真刚,以柔用疾方是真疾”。

这种功劲,其实也是许多传统拳种毕生所追求的最终劲道与终极成就,虽然各门派对此劲道的称谓不同,实则成就一致,劲路一致。如形意、心意、太极、八卦、八极、通臂、螳螂等拳,练到最后都是这个由极柔到极刚、由极松到极紧的内外如一、瞬间鼓荡的整体惊弹爆炸力。

可惜的是,如今的众多武术爱好者与许多“名家大师”,真正懂得刚柔、明白刚柔者实在少得可怜。这些年来,我在全国各地访过众多拳家,观摩过各种传统武术比赛,看过好多碟片,但真正能发出上述功劲的人却寥寥无几。所谓“前人功夫好,今人理论好”,信哉斯言。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