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全艺是虹螺山“少林下院”的最高成就
一、各有所源
任何一门拳种,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完善过程。
少林拳早从1500年前开始,就不断地从社会上引进武艺技术,然后再不断地向社会人士传出整理后的武艺技术。
太极拳流传于明末清初之际,尽管世称其是从“少林拳的刚疾跳动”反之,而变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运动形式,但是,今天我们从陈式太极拳中所谓陈式二趟“炮捶”和拳架中的发力动作中,仍是依稀可见少林拳的刚劲迅猛痕迹的。
形意拳的动作形态和动作用力,既不同于少林拳,也不同于太极拳。 前些年有人考查出,原创人“神枪”姬隆风,也曾去过少林寺探讨精修,随后传出了形意拳——清代少林寺内,仍在传习着“心意把”拳路(心意把拳与所谓南派形意卢嵩高所传“四把八式”相近)。
号称组成中华武术的“四大名拳”,其中三大名拳(少林、太极、形意)都有它们的来龙去脉,怎么世称“万法归宗,后来居上”的八卦拳种却是突然凭空由王宫大院里冒了出来呢? 如果是处在封建愚昧的清代和民国,这还能说得过去,而作为新时代理智的中国人,是绝不会那样迷信盲从的!
二、来龙去脉
现在,经过调查、考证真人真事和锻炼的实践验证,揭示一下八卦掌这一拳种的来龙去脉。
八卦掌第一次在京畿的出现,以其既不是左右逢迎(进、退、顾、盼之定诀),也不是进退连环应战,而是走转起来发腿发拳,以其新颖引起了各派武术的注意,才出现了“后门之会”的(参见《幸有后门之会,方有历史佐证》)。
“后门之会”以前,八卦掌这个拳种在其他地区,是否有所流传呢? 据清代文人的笔记《蓝移外史•靖逆记》所载:
嘉庆丁巳(1797年),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 庚午(1810年)春,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法似合八卦。” 克善唬骸白雍我灾俊?亮臣曰:“我所习坎卦。” 克善曰:“我为离卦。” 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坎离交宫,各习其所习可也。”
冯克善、牛亮臣是当时“天理教”的起义人物。 据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所著《李文成起义》所述,1810年冯与牛通过“八方步”互认拳法同门之日,正是他们在河南滑县进行起义活动之时。
据兰州大学马明达的《试论当前武术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所述,1774年(早于冯、牛在起义队伍中互认拳法同门之前三十六年), “有山东临清州发动农民起义的杰出拳家王伦,他曾教授过的拳技中有义和拳和八卦拳,王伦的副手孟灿,当时已是一个专门的八卦拳家了。
按《蓝移外史》所记的冯克善尽得山东济宁人王祥的拳术的记事之年是1797年来算,这说明在北京“后门之会”前97年,京畿以外各地,就已有八卦拳法流传了。 不但如此,从后来所考查出来的八卦掌法流传之事来看,此拳种并不是出于什么帝王将相之门,而是流传于农民起义队伍之中的,这是发人深思的。
此外,1870年间,霸县李振清(人称燕子李)曾传八卦拳法于文安各地,李振清也是一个义和团的头领,并且战死于起义当中。
纵观八卦掌拳法流传的脉络,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京畿出现八卦掌以前,传流此拳法的并没有什么名门望族,而都是青一色的传流于农民革命起义队伍之中的,这个拳种与中华武术前三大名拳(少林、太极、形意)截然不同,是可称为“红色拳种”。 即使是董海川由王府外传,但董本人学艺于辽西的雪花山林和这是一个反清组织聚集所在的事实是无可非议的,否则辽西的虹螺山林于萧氏出师时,主事人员就不让萧氏设法带董下山了,只是,清代民国人们的心理,总崇尚自己的所学愈是帝王将相才越显得高贵,最次也要攀个宦官阉奴才好,这也是旧社会、封建意识的常情——同时,萧、董二人尽管在王宫任职,然始终也未道出学艺真情;就这样,董海川于1900年前不过一年时间左右,还是被山林的人疑虑而派人清理了门户(用酒毒死)!
第二个问题是,纵观上列京城以外各地传流的八卦拳法,一路一路的(冠以卦象名称,如“坎”卦、“离”卦等等)相互传习——间有其他拳路——是很正常的,如1900年庄亲王被“赐死”后,萧海波浪迹京畿所结识的武艺名家张长祯(世称“醉鬼张三”),就曾学习过“乾”卦拳路,张氏当时对此拳的来历,也是秘而不宣的,只是近些年由其孙张紫伦才向世人公开的,看来,八卦拳法的传流状况,较早时期多是单项路数,并间有其他拳法在一起;较晚时期则是有了符合八卦之数的拳路(即乾、坎、退、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霸县李振清所传,即有夹马式、鹰翻式、穿掌式、自行式、地盘式(即转掌式)、龙行式、猴纵式、穿林式八个大式,以象八个卦象之数。 董海川由王府外传,因为有所顾忌(反清组织原是忌讳随意外传的,另外,张长祯虽会“乾”卦拳法,也是不轻言门户的)只传了第七大式(转掌)和适合走转的八个换式,世称此为“老八掌”。
据松田隆智考证:
尹福和程庭华二人所传的“老八掌”,相同的是单换掌、双换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不同的是尹福传为转身掌、摇身掌、双撞掌,程庭华传为回身掌、磨身掌、顺式掌。
松田隆智还发现,早于董海川传艺前就已流传有一种“阴阳八盘掌”,并推测后来流传的八卦掌是从这种掌法而来的。
三、农民革命的大本营
根据68年前萧海波叙述的关于他在56年前由北京去东北学习八卦掌法的经过,我们(由健在的萧氏亲传弟子代师传授的诸弟子)于今夏六月,在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政府指引下,走访了虹螺山林和寺院主持人。
连山区是葫芦岛市的主城区,是坐落“辽西走廊”之上的一片神奇土地。 虹螺山位于中间,蜿蜒百余里。 从四面八方观其主峰均成形体,当地人因而有“八面威风”之称。 各个山峰,层峦叠嶂,谷岭交错,寺院成群,松林围绕。 主峰寺院门外有一副楹联:
“座列五行,山分八卦;虹腾百尺螺绕千里。”
当我们走过一个深深的峡谷时,在乱石滩中,一垛残垣断壁引起了我们的新奇。 导游人立即介绍说:“这是大虹螺山中堂子遗迹,早在一百多年前,清王朝的一个内亲在这里建庙屯兵,败露被杀。 这里过去还是农民起义的根据地呢!”
当我们问及寺院主持说:“庙里有人练武么?” 主持回答:“我这一代不会了,但我以上四代曾祖辈,武艺了得,详细的就不清楚了。”
有这些就已经够了,我们走访虹螺,就是要印证四个问题:
第一,印证一下萧海波于1881年去河南少林寺不遇后,游走京都,在雍和宫附近一个同乡开设的砂锅店中,会见了自河南旅京的八卦拳专家陈仆老人,老人转引闻人达其人(虹螺山林派出的联络人员)作书引荐萧氏入虹螺学艺的事件。 当时闻人达叮嘱萧海波,近山区有茂密森林,如平安通过,即是学艺有望。 下面是68年前萧氏叙述的学艺行程:
从北京向东北,过承德棒捶山,一直向东偏北方向,先穿过松林,后到山里……
现在证明,68年前萧氏口述学艺行程,丝毫不差!
第二,尽管去虹螺山的行程和山林所在都对,然则,如果该山林是一个荒山野岭无法栖居人群,那也无法验证其真实了。 但对照萧氏叙述当地学艺情景,当时已是聚有二、三百人之多,还不断有人结帮下山采购,一两个月后车载斗量,食用充裕。 现在证明,虹螺的寺院交错,并按八卦之数分布,共设有六十四处住所,别说是二、三百人,即便是过千人,也是容纳有余的。
第三,1888年萧海波出师时,主持命他把百里内雪花山留居的董海川带下山去,寻个出路。 现在发现,虹螺周围计有八十余座山头,许多尚未清查,当时萧氏已见着董氏了,该处早已是人员尽散,颗粒无存了。 半年后,董找到京城砂锅店,由萧带入王府。 雪花山究竟坐落何处,以后可以查询,只是,董非学艺江南,已是不容绕弯子的事实了。
第四,八卦拳法(掌法,可以通称)传流以来,有单卦与全卦二种,单卦多与其他拳法一起传习,至于全卦则是专攻一项的技艺了(即有八个卦象的拳路了)。
早于董海川在京城由王府外传的前一百零几年,山东济宁人王祥传冯克善,自称所习为“离”卦拳路,牛亮臣自称为“坎”卦拳路,可见这些都是单卦相传的。 那么单卦相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从张长祯的“乾”卦来看:
设对面正前方为对抗的目标,则所谓的“八方步”则分为二个半圆步法的弧形路线,要做到“一步到位”,如从对方的右侧进取(即从我方向左前进,走半圆弧形步法),左腿向左前方外侧轻垫一步,手法为探掌问路,重手为第二步的再进右腿,随即紧上左步转身以右手裹胁,这时已经进到对方的右侧身后了,反之,从对方的左侧圈进对手,类同右进的步法、手法——萧海波所传承,称此为“乾坤”圈法——张长祯生前是绝不透露他的手法的,不过,萧氏本来就是从反清组织学得技艺的,因而张氏在与萧海波会面也就道出真情了。 那关于“全卦”相传,又是以何为准呢?
在王祥教冯克善八卦拳的前9年,山东临清州发动农民起义的杰出拳家王伦,除了教授徒众八卦掌、义和拳外,他的起义副手孟灿,已是一位“八卦俱全”的拳法专家了。
孟灿的全卦掌法究竟为何,今天虽然无可考查,但是,一家拳法的完善与否,总是要围绕着技法充足功法的原则以达预期目标的——在八卦拳法上来说,就是要“任何动作都要带上整体劲力”的。
李振清所传,有“八大式”以象八个“卦角”,八个大式分别有静态的(第一大式夹马式)、有动态的(第五大式地盘式即转掌)、有翻转性的(第三大式鹰翻式)、有练腿的(第四大式自行式)、有缠绕伸缩的(第六大式龙行式)、有窜跃性的(第七大式猴纵式)、有冲锋陷阵式的(第八大式穿林式)。 此外,还有如何保证做到周身一个整劲的《九诀一身法》图谱和“三校归一”等口诀要领。 对此世传的“老八掌”,如单换掌、双换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和转身掌、摇身掌、双撞掌(或回身掌、磨身掌、顺式掌)等八掌,看来这是董海川公开传艺时,因顾忌“山规”,有意回避了原貌,从各个大式中各选一式纳入走转之中,以便满足技法之所需。
* * *
曾记得,1881年李振清赠与萧海波“四尺二寸八盘刀”,命萧尽力走访河南少林寺内,以求八卦掌的“全艺”。 那末,究竟什么是“全艺”呢?
原来,《九诀一身法》的图谱,李振清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的——70年代,今尚健在的萧氏传人会见了37年版的《阴阳八盘掌法》的笔者即李振清弟子之甥,图谱中的诀要确是只领会了表层。 当年李振清传萧海波时,已是感到功法不够精深,才有嘱萧去求“全艺”之语。
今尚健在的萧氏弟子,1937年至1944年每逢暑天经常陪伴萧氏沐浴,萧氏在说手论技的时候,身上特别是前胸各部,肌肉的变动历历可见。 抛弃无法对证的传统“行气”的偏见,由这些迹象结合人的整体锻炼过程及其各个阶段,再加上综观各家名传,一副道道地地的人体运动内部结构,一如画在面前,我们积六十余年的体验,一切传统武艺不解之谜,从这副内部结构上可以得到完满的回答!
最后,萧氏八卦拳法,不增不减地传了下来,这套拳法的原传地点,是在辽西虹螺山八卦院,当时称作“少林下院”(闻人达引萧氏入山时已说明,原河南少林寺内传此拳的人位,已转入虹螺下院有十年以上了)。 可见,八卦掌这一个新兴拳种,完全是农民革命队伍中流传起来的。 至于“全艺”,不是帝王将相,更不是老公、太监,恰恰是虹螺山林“少林下院”的最高成就!
任何一门拳种,都有它的发生、形成和完善过程。
少林拳早从1500年前开始,就不断地从社会上引进武艺技术,然后再不断地向社会人士传出整理后的武艺技术。
太极拳流传于明末清初之际,尽管世称其是从“少林拳的刚疾跳动”反之,而变为“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运动形式,但是,今天我们从陈式太极拳中所谓陈式二趟“炮捶”和拳架中的发力动作中,仍是依稀可见少林拳的刚劲迅猛痕迹的。
形意拳的动作形态和动作用力,既不同于少林拳,也不同于太极拳。 前些年有人考查出,原创人“神枪”姬隆风,也曾去过少林寺探讨精修,随后传出了形意拳——清代少林寺内,仍在传习着“心意把”拳路(心意把拳与所谓南派形意卢嵩高所传“四把八式”相近)。
号称组成中华武术的“四大名拳”,其中三大名拳(少林、太极、形意)都有它们的来龙去脉,怎么世称“万法归宗,后来居上”的八卦拳种却是突然凭空由王宫大院里冒了出来呢? 如果是处在封建愚昧的清代和民国,这还能说得过去,而作为新时代理智的中国人,是绝不会那样迷信盲从的!
二、来龙去脉
现在,经过调查、考证真人真事和锻炼的实践验证,揭示一下八卦掌这一拳种的来龙去脉。
八卦掌第一次在京畿的出现,以其既不是左右逢迎(进、退、顾、盼之定诀),也不是进退连环应战,而是走转起来发腿发拳,以其新颖引起了各派武术的注意,才出现了“后门之会”的(参见《幸有后门之会,方有历史佐证》)。
“后门之会”以前,八卦掌这个拳种在其他地区,是否有所流传呢? 据清代文人的笔记《蓝移外史•靖逆记》所载:
嘉庆丁巳(1797年),有山东济宁人王祥教冯克善拳法,克善尽得其术。 庚午(1810年)春,牛亮臣见克善拳法中有‘八方步’,亮臣曰:“尔步法似合八卦。” 克善唬骸白雍我灾俊?亮臣曰:“我所习坎卦。” 克善曰:“我为离卦。” 亮臣曰:“尔为离,我为坎,我二人坎离交宫,各习其所习可也。”
冯克善、牛亮臣是当时“天理教”的起义人物。 据开封师范学院历史系所著《李文成起义》所述,1810年冯与牛通过“八方步”互认拳法同门之日,正是他们在河南滑县进行起义活动之时。
据兰州大学马明达的《试论当前武术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所述,1774年(早于冯、牛在起义队伍中互认拳法同门之前三十六年), “有山东临清州发动农民起义的杰出拳家王伦,他曾教授过的拳技中有义和拳和八卦拳,王伦的副手孟灿,当时已是一个专门的八卦拳家了。
按《蓝移外史》所记的冯克善尽得山东济宁人王祥的拳术的记事之年是1797年来算,这说明在北京“后门之会”前97年,京畿以外各地,就已有八卦拳法流传了。 不但如此,从后来所考查出来的八卦掌法流传之事来看,此拳种并不是出于什么帝王将相之门,而是流传于农民起义队伍之中的,这是发人深思的。
此外,1870年间,霸县李振清(人称燕子李)曾传八卦拳法于文安各地,李振清也是一个义和团的头领,并且战死于起义当中。
纵观八卦掌拳法流传的脉络,可以看出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京畿出现八卦掌以前,传流此拳法的并没有什么名门望族,而都是青一色的传流于农民革命起义队伍之中的,这个拳种与中华武术前三大名拳(少林、太极、形意)截然不同,是可称为“红色拳种”。 即使是董海川由王府外传,但董本人学艺于辽西的雪花山林和这是一个反清组织聚集所在的事实是无可非议的,否则辽西的虹螺山林于萧氏出师时,主事人员就不让萧氏设法带董下山了,只是,清代民国人们的心理,总崇尚自己的所学愈是帝王将相才越显得高贵,最次也要攀个宦官阉奴才好,这也是旧社会、封建意识的常情——同时,萧、董二人尽管在王宫任职,然始终也未道出学艺真情;就这样,董海川于1900年前不过一年时间左右,还是被山林的人疑虑而派人清理了门户(用酒毒死)!
第二个问题是,纵观上列京城以外各地传流的八卦拳法,一路一路的(冠以卦象名称,如“坎”卦、“离”卦等等)相互传习——间有其他拳路——是很正常的,如1900年庄亲王被“赐死”后,萧海波浪迹京畿所结识的武艺名家张长祯(世称“醉鬼张三”),就曾学习过“乾”卦拳路,张氏当时对此拳的来历,也是秘而不宣的,只是近些年由其孙张紫伦才向世人公开的,看来,八卦拳法的传流状况,较早时期多是单项路数,并间有其他拳法在一起;较晚时期则是有了符合八卦之数的拳路(即乾、坎、退、震、巽、离、坤、兑八个卦象)。霸县李振清所传,即有夹马式、鹰翻式、穿掌式、自行式、地盘式(即转掌式)、龙行式、猴纵式、穿林式八个大式,以象八个卦象之数。 董海川由王府外传,因为有所顾忌(反清组织原是忌讳随意外传的,另外,张长祯虽会“乾”卦拳法,也是不轻言门户的)只传了第七大式(转掌)和适合走转的八个换式,世称此为“老八掌”。
据松田隆智考证:
尹福和程庭华二人所传的“老八掌”,相同的是单换掌、双换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不同的是尹福传为转身掌、摇身掌、双撞掌,程庭华传为回身掌、磨身掌、顺式掌。
松田隆智还发现,早于董海川传艺前就已流传有一种“阴阳八盘掌”,并推测后来流传的八卦掌是从这种掌法而来的。
三、农民革命的大本营
根据68年前萧海波叙述的关于他在56年前由北京去东北学习八卦掌法的经过,我们(由健在的萧氏亲传弟子代师传授的诸弟子)于今夏六月,在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政府指引下,走访了虹螺山林和寺院主持人。
连山区是葫芦岛市的主城区,是坐落“辽西走廊”之上的一片神奇土地。 虹螺山位于中间,蜿蜒百余里。 从四面八方观其主峰均成形体,当地人因而有“八面威风”之称。 各个山峰,层峦叠嶂,谷岭交错,寺院成群,松林围绕。 主峰寺院门外有一副楹联:
“座列五行,山分八卦;虹腾百尺螺绕千里。”
当我们走过一个深深的峡谷时,在乱石滩中,一垛残垣断壁引起了我们的新奇。 导游人立即介绍说:“这是大虹螺山中堂子遗迹,早在一百多年前,清王朝的一个内亲在这里建庙屯兵,败露被杀。 这里过去还是农民起义的根据地呢!”
当我们问及寺院主持说:“庙里有人练武么?” 主持回答:“我这一代不会了,但我以上四代曾祖辈,武艺了得,详细的就不清楚了。”
有这些就已经够了,我们走访虹螺,就是要印证四个问题:
第一,印证一下萧海波于1881年去河南少林寺不遇后,游走京都,在雍和宫附近一个同乡开设的砂锅店中,会见了自河南旅京的八卦拳专家陈仆老人,老人转引闻人达其人(虹螺山林派出的联络人员)作书引荐萧氏入虹螺学艺的事件。 当时闻人达叮嘱萧海波,近山区有茂密森林,如平安通过,即是学艺有望。 下面是68年前萧氏叙述的学艺行程:
从北京向东北,过承德棒捶山,一直向东偏北方向,先穿过松林,后到山里……
现在证明,68年前萧氏口述学艺行程,丝毫不差!
第二,尽管去虹螺山的行程和山林所在都对,然则,如果该山林是一个荒山野岭无法栖居人群,那也无法验证其真实了。 但对照萧氏叙述当地学艺情景,当时已是聚有二、三百人之多,还不断有人结帮下山采购,一两个月后车载斗量,食用充裕。 现在证明,虹螺的寺院交错,并按八卦之数分布,共设有六十四处住所,别说是二、三百人,即便是过千人,也是容纳有余的。
第三,1888年萧海波出师时,主持命他把百里内雪花山留居的董海川带下山去,寻个出路。 现在发现,虹螺周围计有八十余座山头,许多尚未清查,当时萧氏已见着董氏了,该处早已是人员尽散,颗粒无存了。 半年后,董找到京城砂锅店,由萧带入王府。 雪花山究竟坐落何处,以后可以查询,只是,董非学艺江南,已是不容绕弯子的事实了。
第四,八卦拳法(掌法,可以通称)传流以来,有单卦与全卦二种,单卦多与其他拳法一起传习,至于全卦则是专攻一项的技艺了(即有八个卦象的拳路了)。
早于董海川在京城由王府外传的前一百零几年,山东济宁人王祥传冯克善,自称所习为“离”卦拳路,牛亮臣自称为“坎”卦拳路,可见这些都是单卦相传的。 那么单卦相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可从张长祯的“乾”卦来看:
设对面正前方为对抗的目标,则所谓的“八方步”则分为二个半圆步法的弧形路线,要做到“一步到位”,如从对方的右侧进取(即从我方向左前进,走半圆弧形步法),左腿向左前方外侧轻垫一步,手法为探掌问路,重手为第二步的再进右腿,随即紧上左步转身以右手裹胁,这时已经进到对方的右侧身后了,反之,从对方的左侧圈进对手,类同右进的步法、手法——萧海波所传承,称此为“乾坤”圈法——张长祯生前是绝不透露他的手法的,不过,萧氏本来就是从反清组织学得技艺的,因而张氏在与萧海波会面也就道出真情了。 那关于“全卦”相传,又是以何为准呢?
在王祥教冯克善八卦拳的前9年,山东临清州发动农民起义的杰出拳家王伦,除了教授徒众八卦掌、义和拳外,他的起义副手孟灿,已是一位“八卦俱全”的拳法专家了。
孟灿的全卦掌法究竟为何,今天虽然无可考查,但是,一家拳法的完善与否,总是要围绕着技法充足功法的原则以达预期目标的——在八卦拳法上来说,就是要“任何动作都要带上整体劲力”的。
李振清所传,有“八大式”以象八个“卦角”,八个大式分别有静态的(第一大式夹马式)、有动态的(第五大式地盘式即转掌)、有翻转性的(第三大式鹰翻式)、有练腿的(第四大式自行式)、有缠绕伸缩的(第六大式龙行式)、有窜跃性的(第七大式猴纵式)、有冲锋陷阵式的(第八大式穿林式)。 此外,还有如何保证做到周身一个整劲的《九诀一身法》图谱和“三校归一”等口诀要领。 对此世传的“老八掌”,如单换掌、双换掌、背身掌、翻身掌、三穿掌和转身掌、摇身掌、双撞掌(或回身掌、磨身掌、顺式掌)等八掌,看来这是董海川公开传艺时,因顾忌“山规”,有意回避了原貌,从各个大式中各选一式纳入走转之中,以便满足技法之所需。
* * *
曾记得,1881年李振清赠与萧海波“四尺二寸八盘刀”,命萧尽力走访河南少林寺内,以求八卦掌的“全艺”。 那末,究竟什么是“全艺”呢?
原来,《九诀一身法》的图谱,李振清很可能是一知半解的——70年代,今尚健在的萧氏传人会见了37年版的《阴阳八盘掌法》的笔者即李振清弟子之甥,图谱中的诀要确是只领会了表层。 当年李振清传萧海波时,已是感到功法不够精深,才有嘱萧去求“全艺”之语。
今尚健在的萧氏弟子,1937年至1944年每逢暑天经常陪伴萧氏沐浴,萧氏在说手论技的时候,身上特别是前胸各部,肌肉的变动历历可见。 抛弃无法对证的传统“行气”的偏见,由这些迹象结合人的整体锻炼过程及其各个阶段,再加上综观各家名传,一副道道地地的人体运动内部结构,一如画在面前,我们积六十余年的体验,一切传统武艺不解之谜,从这副内部结构上可以得到完满的回答!
最后,萧氏八卦拳法,不增不减地传了下来,这套拳法的原传地点,是在辽西虹螺山八卦院,当时称作“少林下院”(闻人达引萧氏入山时已说明,原河南少林寺内传此拳的人位,已转入虹螺下院有十年以上了)。 可见,八卦掌这一个新兴拳种,完全是农民革命队伍中流传起来的。 至于“全艺”,不是帝王将相,更不是老公、太监,恰恰是虹螺山林“少林下院”的最高成就!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