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认识太极拳

太极拳是“道”级高功夫

万法归宗是少林拳

中国的拳术功夫按江湖习惯分级,可分术、法、道之三个等级。最高级是“道”级。其次是“法”级。最普遍是“术”级,招术级。少林寺的少林拳万法归宗,可算是“道”级功夫。现代版的李小龙也达到“道”级功夫。他的“截拳道”称“道”不为过,因为它融合中外技法,能战能胜,威震中外拳术界。李小龙的习拳宗旨“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也就是说武术为实战取胜,可以无术无法,无门无派,超越术、法级。超越术、法便是“道”。受中国文明历史影响的周边国家。他们也崇尚拳艺。当他们创立出一种拳种就自封为“道”。例如空手道,跆拳道等,这也是广告手段,帽子总挑高的戴。也含有蔑视中国武术意思。由于各国民族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产生的故事,我们没有必要异议。论武艺他们的“道”,其实与中国的“法”还差一大截,从近期对抗赛况事实,证明他们的“道”难敌中国的“武术散打”。又因简单易学,普及推广倒比中国功夫容易多。在世界上影响还比中国大。

北崇少林,南尊太极

江湖上有句话;“北崇少林,南尊太极。”说明在中国武林史上,除少林拳外还有一种拳与少林拳齐名匹敌,也达到“道”级功夫。这就是“太极拳”。“太极拳”在武林好汉心目中同样是中华武术瑰宝,至尊无上的内家拳。据传说与少林拳相对立,反其道行之,正好技击形态相反,拳理相反,技击手段和技击效果也正好相反的另类拳术。两者很难相融,一位武术家不可能同时掌握两类高功夫,熊掌和魚不能兼得。练外家拳的再改太极拳,往往半途而废,进不了门。习太极拳的再练外家拳同样是很困难的。“太极拳”本来就是难懂、难学、难传的内家拳,加上武林习惯秘传,使之在历史长河中被冲洗、被遗忘。好在大浪淘砂,是金子总是会留下来。太极拳目前处在自生自灭之中。但终究没有绝迹。现在大家都在关心拯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太极拳应是大家努力去拯救的遗产。但这个要拯救的民族瑰宝“太极拳”是高功夫拳,绝对不会是武林边闲草,人人都可以摸一把的冠名太极拳。

剖析各式冠名太极拳

现在习太极拳成为一种人们生活的时尚。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健身必提太极拳。凡冠名太极拳的拳派门中人都声称自己是正宗太极拳。有的被审定为经典太极拳,列入高等院校教课书。纳入国际比赛项目。有的得到权威人士首肯。究竟许多武林人梦寐以求的”道”级高功夫是什么样的?什么样太极拳功夫才算达到与少林拳截然不同的另类的高功夫?这在很大范围内还是一个迷?在此不仿用点笔墨对它们作一些归类和细析,从中可揭示发现得“道”的正宗太极拳。让太极拳界同仁有一个统一认识;我们要拯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应该指的是那一类?省得误导世界,日后还要纠错更正。笔者认为整个太极拳界大约可分四大类太极拳。一,健身太极拳。二,修炼太极拳。三,太极推手。四,王宗岳技击太极拳。

一.“健身太极拳”指的是当前最普及,时尚的,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受到部分中、老年群体欢迎的太极拳。其最主要特征是有程式化的拳套路动作为載体,运动动作突出慢、匀、稳、园。款式包括“国家武协”颁发的陈、杨、武、吴、孙等五式经典套路和普及套路。民间摹仿整编的上百种拳套路。目前是太极拳界的主体,遵循的原则;“技击为魂,健身为本。”是全民健康工程一个部分。所以用严格规范划分,很难再以武术讨论。

也许有人会讲五式套路太极拳的原型是能技击的太极拳。不错,它们原型都是能打善搏的技击拳。笔者从拳的发展历史,动作结构,技击元素等分析。它们原型只有拳架,招术,组合拳。並没有拳套路。而且是施展快速拳打脚踢的暴力拳,或者是刚柔相济的攻击型柔拳。例如陈、杨二家都自立一门,算是有“法”的等级。但是他们没有超出少林拳中硬拳和柔拳的法度。综合评议还是属于少林系列拳。离少林之外另类的“道”差得更远。不能因为冠上太极拳名,就是太极拳了。换一个视角看;如果将外家拳的快拳动作、招术作形式保留,编成程式化拳套路,让学子快拳慢打练习,并尽可能使动作打圆,速度富有节奏韵味,追求形态美可称太极拳的话。而武协上下都极力提倡,那么可以这样说,用不了几年,中国拳术界只有一种太极拳了。连少林拳也会太极化。君不见现在少林寺外的少林拳,不是长期演化变成程式套路化。连对打排练也舞台化吗!

程式化拳套路是杨澄甫为便于健身施教而整编首创的。确是较实用的教育方法,便于推广。也是后来能使杨式太极拳迅速普及全国各地的根本原因。中国武术界在此之前並没有拳套路。陈式太极拳以前也只有拳架,一代传人陈鑫只练“葛手”,不练陈氏拳架,真正推出完整的陈式拳套路是在杨式太极拳公开拳套路之后好多年。现在极大部分拳套路都诞生在六十年代之后。名为挖掘实为创编。反证一下,在中国封建宗派保守思想最严重的武术界;如果练拳为搏击、竞技比赛,面对有关门户名誉、身价性命,社会地位、奖金盈利等问题。有谁肯公开自己拳法。当年杨澄甫将杨家绵拳以太极拳面目公开,从根子里就不想再练武与人搏击了。

二,“修炼太极拳”一般是指循经类太极拳。虽然也自称太极拳,其实是“气功”的一种,它仅是以套路拳为载体,配合运气走经修炼自我。同样不能技击。

三.“太极推手”是在拳术界同门和异门交流切磋用的“推手”形式基础上,由陈氏武族的陈鑫研究道教的图腾“太极图”的几何图形后,将其用运在拳术上,同形意、八卦拳同一创作思路创造的“八法棚劲推手法 ”。对于这套技法他原称“葛手”,曾写论文“葛手十六目”“葛手三十六病”。后来因为陈认为它源自“太极图”,又能体现传说中的太极拳另类技击状态的,即非脱手技击,又不同于摔跤、擒拿、相扑的技击术。就著书改称陈氏太极拳。这样研究虽然未从“太极”哲理中理解太极,运用贯穿拳术中去,但至少从形式中表现“太极图”,冠名太极拳也算有点依据。让陈想不到的是,他死后没有多少年,就让唐豪考证误编了,被改称为“太极推手”。而“太极拳”名却戴在陈家沟祖传拳架头上。造成今日约定成俗的历史错误,要纠正也难。“太极推手”经全国十余年赛事实践证明不能成为独立拳术。陈的冠名太极拳的研究拳法,也就无从再提。

四.“王宗岳技击太极拳”是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所揭示的另类高功夫拳术。历来无门无派,只是一种与少林拳完全不同的技击形态和技法。几百年来,能掌握王宗岳太极拳的人凤毛麟角,能全面掌握的人难觅。尽管有许多人声称自己门派传自王宗岳,可拿出来拳却是伸拳踢脚的外家拳。尽是拼命搏力动作,与王宗岳拳形毫不相干。此拳法源自道教武当派张三丰(有“张三丰太极拳论”为证)。是非力量型防暴自卫拳。是采用少林所不同体系的非脱手柔韧技击形态,形似“推手”不是推手,也不同于摔跤、擒拿、相扑、太极推手。专门研究弱抗强,柔克刚,阴克阳的技击拳。它的技击理论源泉归于道和周易的“太极”哲理。

综述四类太极拳,从中可以发现唯有王宗岳太极拳才是正宗技击太极拳。

为什么说王宗岳太极拳是高功夫?

“王宗岳太极拳论”讲的是它独特的搏击状态和技击元素。並不是指它的训练手段。也不是推手理论。也无门无派。事实上它没有也没必要用程式化拳套路训练。王宗岳太极拳所以成为“道”级高功夫。是它具备与少林体系完全不同的,自己独特技击元素;1.采用非脱手技击,也就是说对付散打对手攻击,我只采用近身柔手粘贴接敌。你要脱手攻击,我就粘贴,不让你脱出手击打。没有拳打脚踢动作。2.柔手可抗大力、快手攻击,让对手力再大,动作再突然也沾不上我身,四两拨千斤。3.自己不夹带摔跤、相扑、擒拿、八法推手等动作,却可从容对付大力冲撞、抓抛,散打、摔跤、相扑、擒拿、及外来拳攻击。历史上称“得其一二者足胜少林。(应该是说防御)4.达到高级水平,只要对手有攻击企图,身体任何接触部分都可实施主动反击,触手惊弹,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5.柔手反击不用拳,而是身法用迟发劲“放人”,体力消耗少,但威力大犯者应手立扑或者惊跳倒退。6.“放人”倒地,不直接至人皮肉伤害。很适合体育竞技。7.竞技不必在乎对手年龄、体重、力量、身高优势。王宗岳太极拳凭借这此特征优势,反常理思维,反本能习惯运动,具一般人难以理解的技击手段和技击效果。足使自己坐上“道”级功夫地位。

技术分析中国历史上太极拳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历史是一部战争史。历代统治者都重视武术的发展。任何拳术的发展都是通过搏击提高的。承传只能承传上一輩经验。后人的拳术发挥和发展还是依靠自己在搏击训练利实战中掌握发展提高。依赖传人金牌未必都有绝技功夫,盛名之下其实难符。个人面壁修炼,或者子字时分,深山坟地苦修都不能成果。笔者根据历史文献和技术推理;徒手搏击最先是以力量为基础脱手拳打脚踢攻击。以后发展招术,成为拳术,当时都是外家拳。进而产生是非脱手技击。内容有摔跤、蒙古摔跤、相扑、推手、擒拿、最高级才是太极拳。明朝是中国拳术全盛时期。陈鑫的“太极推手”是在探索古代太极拳时,摹仿中产生。对太极拳技法来讲是一种不成功的探索,一种倒退。摔跤、蒙古摔跤、相扑、推手、擒拿、太极推手等非脱手技击都是力量型非脱手的技击术。在搏击时遇到超过自己力量很多的大力敌手,一切技击术必大打拆扣,甚至不能发揮必败无议。非脱手的技击术中唯独王宗岳太极拳没有这种顾慮,它恰巧与众不同,采用非力量型柔手搏击。随曲就伸,无过不及。是专门研究弱抗强,柔克刚,阴克阳的防暴自卫技击拳。在技击上它无招胜有招,无法胜有法。可以对付摔跤、蒙古摔跤、相扑、推手、擒拿、太极推手等专业搏击术。所以说王宗岳太极拳才是有别于少林拳之外,另类的达到“道”级水平的高功夫。历史上技击高手代表人物是张三丰、王宗岳、张松溪。现代的有已过世的丁晋山、丁德山,郑悟清。(本人才疏学浅,信息不全,恐有不少遗漏。)在世的据调查恐怕仅有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太极拳家赵家葆先生。赵先生至今仍然耄耋能御众。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