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沉则随双重则滞”的力学原理——偏沉的实质在于使人体变成不倒翁

作者:顾扬华
在太极运动中,“偏沉”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很多太极的专著中,针对这个课题的解说,不胜枚举,但这些解说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这就是他们完全从“偏沉和双重”这两句话的自身出发去考虑问题,而没有从这两句话的原文,没有从这两句话的前言后语出发去考虑问题,因而他们看不到这两句话的实质,看不到它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他们认为,偏沉就是双方对抗时左右两手不能同时用力对顶,必须有所虚实而使对方偏斜。这种说法本身不错,但却不是偏沉的原意。
一、“偏沉和双重”的实质
在《太极拳论》的原文中,“玄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这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前面两句是目的,后面两句是方法。所谓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使人体的站立保持平衡,保持平衡的稳定性,要像平准那样立身中定,要像车轮那样机动灵活,无论车轮滚动到什么地方,始终保持自身的平衡。所谓的方法是什么?这就是“偏沉”的方法,就是要单脚立地,还要移动重心,这样一来,人体就变成了不倒翁。其实,偏沉的方法就是不倒翁的方法,偏沉的原理就是不倒翁的原理。

二、不倒翁的主要问题

1.不倒翁的形体结构

见图1,上半身为空心壳体,重量很轻;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不倒翁的重心就在半球体之内。半球体和支承面之间有一个接触点0点,半球体在支承面上滚动时,接触点的位置就要发生改变。不倒翁始终用一个接触点站立在支承面上,它永远是一个独脚体。

2.不倒翁的力学特性——平衡的稳定性

不倒翁受到外力的干扰,就要失去平衡,外力去除后就要回复平衡。这说明不倒翁具有一种抵抗外力干扰保持平衡的能力,这就是平衡的稳定性。这种抵抗干扰保持平衡的能力是怎样形成的。这就要分析不倒翁的受力情况。

3.不倒翁的受力情况有三种

第一,不倒翁平衡的受力情况。

见图2,不倒翁在桌面上,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一个是重力G,地球对不倒翁的吸引力;另一个是顶劲D,桌面对牛球体的反作用力。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只要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开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倒翁就能够保持平衡的状态。

第二,不倒翁倾斜的受力情况。这是本文的重点,见图3,本图说明不倒翁倾斜时受到两个力矩的作用,一个叫干扰力矩,由外力形成;另一个叫抵抗力矩,由自身的重力形成。本来不倒翁是直立的,由于外力P的作用,外力对支点0点产生力矩,顺时针方向,使不倒翁倾斜,原来的平衡不复存,这就是干扰力矩的作用。此外,本来重力是不产生力矩的,因为本来不倒翁是直立的,重力的作用线和支点位于同一直线上,力矩为零。由于外力的作用,不倒翁倾斜,半球体向前滚动,接触点随之相,前移动,形成了新的接触点,即形成了新的支点O’,此时重力的作用线和支点O,不在同一直线上,因而形成力矩,这就早抵抗力矩。正县由于抵抗力矩的形成和发展,抵抗和制止了外力的干扰作用,这是因为抵抗力矩的方向和干扰力矩的方向正好相反,同时随着不倒翁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重心作用线的偏移量也不断增大,抵抗力矩的量值也不断增大,当抵抗力矩:干扰力矩时,不倒翁就进入新的平衡状态——倾斜的平衡状态,此时外力的干扰作用也就宣告停止。由此可知,不倒翁受到外力干扰后,原有的平衡破坏了,但新的平衡随之形成,不倒翁可以接续地保持平衡,虽然平衡的方式不同,但平衡的本质不变,这种平衡叫动态平衡。《拳论》中还有一种平衡,这就是“不偏不倚”的平衡,这种平衡叫静态平衡。

第三,不倒翁复原的受力情况(见图4)。此时外力P去除,干扰力矩不复存在,只剩下抵抗力矩,在它的作用下,倾斜的平衡也不复存在,不倒翁就回复原来的平衡,同时抵抗力矩也就最终消失,如图2所示。

在以上的整个过程中,建立新的平衡是其中主要的问题,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抵制外力的干扰,而回复原有的平衡则是次要问题,因为此时外力的干扰已经去除。在整个过程中不倒翁始终保持平衡的属性,这就是所谓的“平衡的稳定性”。

4.不倒翁的力学原理

综上所述,这个原理的要点在于:使重力的作用线偏离支点,使重力对支点产生力矩,即抵抗力距。由于不倒翁倾斜的角度不断增大,重力作用线的偏移量随之增大,抵抗力矩也随之增大,最终实现和外力力矩的平衡,不倒翁抵抗外力干扰、保持平衡的能力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人体如何变成不倒翁

基本的方法是“偏沉”,第一,单脚立地(一实一虚),使这个脚成为支点;第二,移动重心,使重力作用线偏离支点,以便形成抵抗力矩。基本的原则是,根据来势,逆势操作,使对方的干扰力矩和我方的抵抗力矩,方向相反,相互平衡。

见图5,人体的右侧受到外力的作用。如何诵付“偏沉”的方法。使人体变成不倒翁?首先要分析人体的受力情况:对方的干扰力矩使人体向左倾斜,我方的抵抗力矩必须使人体向右倾斜。因此,人体的重心必须向右移动,为了相互偏离,支点必须位于人体左侧,即必须用左脚立地。通过上述的操作,人体就变成了不倒翁,这个人为的不倒翁,和图3中那个真实的不倒翁,在本质上完全相同,受力的情况也相同。

最后还要指出,“偏沉”的方法只适用于对抗性的武术动作,对方发力,我方受力,我方必须偏沉。在非对抗性的武术动作中,偏沉毫无意义,在操练拳架时,有时也要移动重心,但单纯的移动重心不是偏沉,有些拳架如同起势一类,偏沉是错误的,双重则是正确的。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