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与太极推手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中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意思是说: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正是因为不与人争,所以不会招至怨恨。水是无形无象的,你很难说清楚水是个什么形状。而它又是有形的,它是根据周围的环境而定自己的形状。将它放在一个方形池子里,它就是方形的,放在圆形的容器里,它就是圆形的。它又是卑微的,柔弱得好像谁都可以任意欺负它。修一条渠,它就按着渠的路线流动。建一座坝,它就被静静地拦住。用石头投它,它只是默默地承受,回报以微弱的涟漪。把它泼向空中,它就会变成大小不同的水珠。它遇热成汽,遇冷结冰,遇风起浪,遇水相融。谁都愿意向高处走,唯有水,无论你把它提到多高的地方,它都向着低下之处流淌。

前人在功夫的演练和实践中,综合了几千年人类与自然的规律,对水的理解尤为深刻并运用于功夫的引导和传承。我师傅常说,练拳要慢练,慢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大发明。打拳如同在水里,走步如在水中趟泥,动作不能快,也不能太慢,所有的动作都要用意引导着来练。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说道: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个“理”和水的性质是完全相畸的。水遇到空隙的时候,就去填补;当流动遇阻的时候,它会迂回百转继续前进。这就是《道徭经》里所说的“曲则全”,一切顺应自然。水在划上流动是随着地形的变化,不断变化着向下流淌的。拳经里常提到的粘、连、黏、随,不丢刁顶,就是借鉴丁水的特点。

推手过程中,我们应时时注意自己的身型,接触点保持高度敏感,力求做到像水一有力则引化,无力则贴随,始终与对方保持冬力关系。两只手臂里如同灌满水银背挂在肩上。如果对方出力,接对方的手就随来力后撤引化于自己重心以外,同时接手手臂里的“水银”通过肩流向另一只手臂。而另一只手臂正好处在截关对方的位置,从而形成避实就虚。引手与就虚的手方向一致,做到自己两手相合、顺势而为,走的是对方进攻的方向。就犹如双方都是盛满水的人,当对方的水流向自己时,避开这股水使其流向自己身体以外,而自己的水则通过接触点注入对方的身体,使对方“超载”而失去平衡。

当然,要做到不丢不顶是很困难的,人们往往是顶多顺少。要做到顺势而为需要诸多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功力方面。周身上下相合需要一个长期的功法训练过程,基本功的练习还未到一定的水平,上下不合,即使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招数,也只是手头上的动作,并非是身体所带的整体力,这样,推手中的效果可就大相径庭了。

其次是听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功力练习,知己功夫得到一定的提高,这时就需要知彼功夫的提高,也就是常说的听劲。相互顶劲是因为听力不高所造成的,对方的劲已经进入自己的圈并对自己造成不利,自己还不知道,等知道了也就晚了。这个时候顶是解决重心失衡的身体本能反应。因此,要做到不丢不顶,就必须先知道,知道得越早效果就越好。就像拳经里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在隐藏自己重心的同时,控制对方的力。听力的感觉就犹如手在流动的水中顺水做动作。如果你用力过猛,手掌接触的部分水会被撂出水面,而水的本身流动规律却没有受到影响。如果太慢。手掌就会遇到水的阻力,形成被动。只有顺着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再微加些力,才能使水流按照自己力的作用产生最好的效果。因此,推手中必须是听出来的力,而不是随自己的意愿牵制对方。如果不是听出来的力,那你所做的只是一相情愿的招数,并非顺势而为。拳经中云:“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在有些情况下,招数能够偶尔起到一些作用,但这只是输赢上的得失,而对提高推手技术方面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会将你引向歧途,功夫中懂劲这一高级层次也就与你无缘了。

要想提高自己的知彼功夫,在平时的练功中加强意念假设的练习是非常重要的。时时假设自己是在水里做动作,遇到来力,自己就如同浪里的鱼一样,随对方的劲顺势变化。认真感觉对方力的变化,对力的方向、真伪、长短、大小、快慢等等,都要有明确的判断。就像水那样同周围的物体无间地接触,随对方变化而变化。有了意念假设的基础,再与人进行推手练习就不会觉得迷茫,可将平时的练习有的放矢地运用到实际与人推手中去。意念中与人交手的时候.是没有外力影响的,自己的重心是平稳的,但与人实战交手时,对方的力是不受你所控制的,要想达到控制对方如同自己意念假设时的效果,就要求我们认真地将实际推手的感受不断地运用到意念假设的练习中。也就是说,你假设得越真实。实际运用时的效果就越好,以至于以后即使没有人同你进行推手练习,自己练也能达到与人交手的练功效果,这时才是进入懂劲阶段。

推手中断劲也是经常出现的问题。所谓断劲,就是听得不准。在接触对方力的时候,因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动作过快或改变方向时破坏了自己与对方黏连的劲,使对方利用断劲的这一空隙,迅速调整重心而阻止你接下来的动作的完成。我们回忆一下记忆中山间流动的小溪,它川流不息,从不问断,遇到石头或者其他的东西就顺物绕道而行,即使是遇到正面的阻挡,也从不出现直角的转折。在与人交手时,要力求接触点像水一样延绵不断,走弧线运动。接触的地方越细腻,断劲的可能性就越小,也就能听得越来越灵,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尽在自己的监视之中,使对方无缝可钻,从而做到随心所欲控制对方。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到处都能看到它的存在,历代经书里对水的阐述数不胜数。只要我们善于借鉴,细心观察,将会给我们提高技艺带来不可替代的帮助。孔子在《论语》之“雍也第六”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智慧的人.才能真正了解水的温柔与谦卑的本质,才能懂得不与人争、顺势而为的深刻。希望大家都能拥有这样的智慧。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