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日丨我们来谈谈古代运动比赛
我们的古人不仅热爱诗词歌赋,同样也非常热爱运动。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一项体育运动的产生大都和劳动密切相关,所以古人的运动竞赛与西方不太相同,古人的运动更加强调娱乐性。
那么,我们一起看看古人的五大运动比赛吧!
“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风筝的国家,大约起源于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
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弦张矢发破长空”——射箭
“射”是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古人通过射箭修身养性,培养君子风度。与此同时,射箭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据考古发现,它在距今两万八千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
到了唐代,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还有筒射等等。
到了宋代,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根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个,参加的人员有三万多,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了。
“离骚课罢便投壶”——投壶
如果庭院不够布置射箭场地,“投壶”这种运动形式就出现了。
由于射箭这项运动地流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宴请宾客时的礼仪之一就是请客人射箭。那时,成年男子不会射箭被视为耻辱,主人请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辞的。后来,有的客人确实不会射箭,就用箭投酒壶代替。久而久之,投壶就代替了射箭,成为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投壶在战国时得到相当发展,当时的文者倾向于内心修养,投壶这种从容安详、讲究礼节的活动,正适合他们的需要。
秦汉以后,投壶在士大夫阶层中盛行不衰,每逢宴饮,必有“雅歌投壶”的节目助兴。在流传过程中,游戏的难度增加了,不仅产生了许多新名目,还有人别出心裁在壶外设置屏风盲投,或背坐反投。
魏晋南北朝时期,投壶开始向技艺多样化发展,增强了娱乐性。到了明朝,随着社会发展日益繁盛,投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据说当时的投法有140种之多。古人都认为这种娱乐本身可以修身养性,并有健身的意义。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蹴鞠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圆”、“筑球”、“踢圆”等,“蹴”有用脚蹴、蹋、踢的含义,“鞠”最早系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日的足球。
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蹴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体育运动项目。
两汉三国时期,蹴鞠发展较快。不仅发扬了娱乐性,更增加了表演性。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以脚、膝、肩、头等部位控球技能的表演。从汉画像石上所描绘的蹴鞠表演看,有单人蹴1鞠、单人蹴2鞠、双人边击鼓边蹴鞠等形式;有足踢、膝顶、双腿齐飞、单足停鞠、跃起后勾等技术动作。有人称之为“蹴鞠舞”,是百戏中的重要节目。
唐宋是蹴鞠文化发展的高潮,充气球就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于此同时,球门也开始出现,用球门的蹴鞠比赛一般是单球门,大多在宫廷宴会时进行。这比此前的直接对抗后退了一步,但对踢准要求更高。
到了宋朝,女子中也有了蹴鞠活动,不少宋代铜镜中有男女相对踢球的纹饰,宋代陶枕也描绘了民间少女踢球的情景。
“连骑击鞠壤,巧捷推万端”——马球
马球指的是是骑在马上用球杖击毬的运动,所以又称“打毬”、“击毬”、“击鞠”等。骑马击鞠的运动是唐代时从西藏传入的。
马球盛行于唐宋元3代,至清代始湮没,主要流行于军队和宫廷贵族中。长安城唐大明宫含光殿发现记载修建马球场的刻石,证实了当时开展马球运动的盛况。马球运动有益于参与者的身心、骑术和技艺的锻炼。
据文献记载,唐代的历朝皇帝如中宗、玄宗、穆宗、敬宗、宣宗、僖宗、昭宗都是马球运动的提倡者和参与者,天宝六年,唐玄宗专门颁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
直至宋、辽、金时期,朝廷还将马球运动作为隆重的“军礼”之一,甚至为此制定了详细的仪式与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