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尊重对手,光明磊落
中国素有礼义之邦之称。中国古代武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套十分复杂的礼节,不论是以武会友,还是以武相争,总是先行礼再开拳,以表示对对手的尊重。所行的拳礼,按照习武者的身份、习武场合等不同,有不同的选择。如五指礼,有两种,其一,一手伸平,中指尖对另一拳拳峰,或一手五指直立,另手成掌紧靠立指之掌,双手置胸前,丁字步,礼毕,复原。伸五指代表五湖、五岳,泛指天下;成拳表示献拳,意为敬向天下英豪和观众请教;其二,一手伸平,盖住另拳拳面,表示济困扶危,抑强助弱;或向大众求助之意。
四指礼,左手为掌,亮四指(表示四海武林同道和四方观众贤达),曲拇指(表自谦),右手成拳(表示拳术)贴左掌心,置胸前,丁字步。或将成礼之双手左右横摆,归于胸前。意为四海武林同道,列位观众在上,不才开拳献丑,望海涵赐教。或说:亮四指代四海武林若昆弟;五指成拳表示五湖亲近似一家。
三指礼,有两种,其一,左手亮三指(表示释、道、儒三教九流俊杰),曲食指、拇指(表示一不畏人言攻击;二不避斧钺伤身,忠诚真理),右手成拳(表示三山五岳协力同心,众志成城)置胸前,左足尖朝前点地,右腿微弯;其二,两手作虎爪形,掌背相靠于正胸前,取四平马步。以示反对外来统治,振中华武威。
举手礼,有三种,其一、一手持械,另一手亮掌,掌缘向前,掌尖与肩平;其二、在对拳或器械对练时,举手敬礼,同时也是开始的信号;其三、两人相见,亮左掌为打招呼,对方举右掌为答谢。
合参礼,同施二礼,如先鞠躬,继行四指礼。意为“礼多人不怪”。
一字礼,踏上一步,立姿,两臂一字伸平,左手伸四指,右手伸五指;或两手均伸五指。表示五湖原本一家,摒弃门户之见。
无为礼,据老子“清静无为”思想衍化而成。取站式,两手成拳下垂并向后摆,不使显露出来。象征老子的“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的思想。
见山礼,无礼仪性招势。表演前作谦虚语,然后在击掌、震脚、摆拳、亮拳或发一声喊之后,直接开拳。
还有一些特殊的拳礼,仅适用于一定的群体,如:
合十礼,多为僧人所用,低眉垂目,双掌合十于胸前,闭目,躬身。
莲花礼,为明清民间广泛流传的白莲教徒众的拳礼。两掌根相靠,十指分开微曲合成圆形,当胸前,有如莲花开放。表示庶众一心,英勇奋战,反抗清朝。
再如少林派武术家,在与人交手前,先站开马步,左拳横置右掌虎口中,右掌心向外,平与胸齐,先退后三步再进步半,说一声“请”,再开拳。横拳平胸的意思是,反背满族,心在中国。退三步再进步半,叫做足踏中宫。如果拳礼相同,则是一家人,可避免动手。
一些少数民族的武术家对拳礼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如苗族,在开拳前,丁步站立,左手为柳叶掌,右手为拳,掌掩拳面,先向正中一揖,再从右向左各揖一次。在执礼时,左掌五指必须并拢,若留有指缝,便为不恭。右拳伸出时,若拇指向内,是自高自大,向外,尊重对方;小指向内为谦虚,向外是小看对手。重礼节的苗家人对这些细节极为重视。有时会因为拳礼不当而引起争纷。
武术交手,讲究正大光明,先礼后兵,摆下一个堂堂之阵,再与对手进行公正的较量。搞突然袭击,以暗器伤人,历来为武术家们所鄙视。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