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宜内敛却不可鼓荡——论太极拳神与气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孝明
由顾留馨、沈家桢编著、中国武术协会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是一部陈氏太极拳权威著作,书的第一章第四节有这么一段话:“‘神宜鼓荡,气宜内敛’——如果心意不能贯彻于动作之中而别有所思,表现了意痴神呆,则神就不易鼓荡,同时气亦不能内敛以从心,结果造成气势散漫,劲无含蓄,身法散乱。因此,首先须将心意贯彻于滔滔不绝和起伏不已的动作之中,则神自鼓荡。其次,须使肺呼吸配合运动。由于神的鼓荡,气自收敛而不致散漫;气不散漫,就可由神带头而同时鼓荡起来。”从这一段论述来看,我们可以知道顾、沈二先生深以为太极拳之演练,“神”是能够鼓荡的;为了证明神能够鼓荡,他们还特意在书页下作了注释:“神与气可鼓荡,亦可内敛。所以拳论说:‘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神不外散’。”所谓“拳论说”,实际上是李亦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所说的话。

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李亦说:“神气鼓荡”“神气收敛入骨”;顾、沈说:“神宜鼓荡,气宜内敛”。这三个说法中神、气是指什么说的呢?鼓荡一词是指何而言的呢?字典中不见“鼓荡”一词,记得书法家沈尹默曾有一句诗,云:“……鼓荡的声浪”,此“鼓荡”应作为动词使用。鼓字有凸起涨大义,荡字有往来摇动义,把鼓与荡二字合起来用,不外是说凸起往来。太极拳修为中身体的什么部位是凸起往来的呢?其实,武氏所说的“气宜鼓荡”,就是指呼吸时腹部凸起往来;后一句“神宜内敛”,是说逆腹式呼吸与走架打手结合所表达的神情,“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实际上也是在说神情与呼吸之间的关系。

太极拳家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似乎有点遥远,由于语言文字的障碍,他们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也不大容易搞清,我们有必要全面地理解他们,把几个太极拳家说的话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以利于我们今天的太极拳实践。武禹襄在《太极拳论要解》开头有两句话,说:“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存心。”古人写作的习惯是在行文时不加标点,后来的标点应是《太极拳谱》一书的点校考译者沈寿先生所加,我们可以把“气敛入骨”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这样,这句话就与下文没有连带关系了,就可以把“腹松,气敛入骨”单独加以理解。“腹松”是说呼吸时腹部的状态,逆腹式呼吸在吸气时,的确有腹贴后脊梁的感觉,甚至使人感觉到是贴在后腰上。王宗岳《十三势歌》中说“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这与武禹襄中所说的“腹松,气敛入骨”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王氏是从松静方面说,武氏是从内敛方面说。武禹襄还常说“动牵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这与李亦常说的“务使气敛入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等相呼应。总之,他们以上这些话都是在说太极拳的呼吸之气。

太极拳经典论著中“气”字的确令人费解,气字既可作呼吸之气解,亦可作气韵气势之气解。腹式呼吸与走架、打手等动作相结合,会显示出一种特殊的神情,此神情不仅仅指面部表情而言,而主要是指肢体造型所产生的韵律而言,此韵律亦可以说是气韵气势之气。所谓“拳打万遍神理现”之神,即是指此韵律而言,我们也可以说气韵即神韵,而现代很少人注重逆腹式呼吸和年运动量万遍之法,世间也就鲜见此种神韵了。呼吸之气运动形式是鼓荡的,气韵气势之气表现是内敛的,以武氏的话来说,就是“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武氏、李氏常喜欢用“敛入脊骨”一类的话,这些话有些时候是指呼吸之气,有些时候则是指气韵气势之气,这需要我们在读拳论的时候,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武氏当然也常把气韵气势说成是“气敛入骨”,譬如,“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这些都是在说气韵气势,并且带点夸张式地艺术渲染。而李氏似乎更直率一些,他的拳论有几个说气的地方都是指呼吸之气:譬如,《五字诀》“三曰气敛”、“五曰神聚”两段中所说的气等等。从李氏的一贯说法,我们还可以大概地作出判断,说“神气鼓荡”中的鼓荡二字,是指呼吸之气而不是指神韵之气而言。

我们把武氏拳论与李氏拳论结合起来,走架打手时神与气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先在心,心静;后在身,身活。神宜舒,气须敛;神宜聚,气鼓荡”。太极拳非常注重内在的心理要求,先在心是说心静,后在身是说身活。心静与身活具体表现为走架打手的神情时,则气韵内敛呈平和简静之形,既不外露为剑拔弩张之势,更不会有流媚俗怪之象。“神宜内敛,气宜内敛”这话当然也可以说得通,气韵气势之内敛,亦必然是神情之内敛,这是说由呼吸与动作相结合所产生的气韵气势是内在的,由内在的气韵所形成的气势不外露,神气自然也不外散。这样,才能够“刻刻存心”,才能够“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如果一门心思专注外在的肢体形式上,则必然心弛神张,怎能够息心体认、随心所动、舍己从人呢?怎能够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呢?

总之,神可内敛,气亦可内敛;呼吸之气可内敛,气韵之气亦可内敛。然而呼吸之气可鼓荡,气韵之气却不可鼓荡,神情之气亦不可鼓荡。李亦在《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所说的“神气鼓荡”,是把呼吸的鼓荡之气与动作相结合所产生的神情之气合而言之,并不是说“神宜鼓荡与气宜鼓荡合而言之为神气鼓荡”。看来,顾、沈二先生大概不太清楚“鼓荡”一词的原意,把武氏所说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错误地更改为“神宜鼓荡,气宜内敛”。但就顾、沈二先生的本意来说,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还是很正确、很清楚的,而笔者倒是有一点鸡蛋里头挑骨头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