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软是太极拳的基础

"命意源头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间","有不得机得势处,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主宰二腰" ……,太极拳论中多处提 到腰的用处,可见腰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占多么重要的地位。我跟随陈龙骧才老师习太极10余年,听老师讲得最多的也是腰的运用。老师常讲:太极拳所有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都是有腰的领动完成的。腰好比是汽车的发动机,手脚也必须在腰的带动下运动,不能盲目地动,也不能多动,更不能少动,腰胯到位,手脚也必须同时到位,不能 有先后。腰不动,手脚也就不能动。每一动须用意识领动腰,然后手脚去配合腰动,这才是一动百随。腰不仅是动力源,它还是劲的枢纽。"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老论中是这样论述的,腿上的劲怎样才能通过手表现出来呢?那必须用腰。腰胯一松一沉,就像弹簧被压缩一样,对腿施力,腿上的反弹力通过松净的腰传于手表现了来。如果没有腰的主宰,发出来的劲就只会是零乱的局部之力,而非浑身的整体之劲。以上是从外形上来说腰的运用的,那么从内里面又是怎样运用呢?老论中明确地提 出了"腹内松净气腾然".请注意,这里用的是干净的“净”而非安静的“静”。这怎么解释呢?陈龙骧老师在他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一书中已经给我们讲得很透彻了,那就要大松大软,不留丝毫僵硬之力。具体操练之法是首先松心,头脑意识之中随时随地要想到放松,抛开一切杂念,其次还要用身体去感受松,并且在整个行拳过程中尽全力保持住这个松的感受,并力图将它深化扩大,这样久而久之地练下去,就能感到松软的感觉好像灯光一样,由腰腹丹田处遍漫全身,并且随着动作、呼吸的折叠转换,而像长江大河之水滔滔不绝。功夫到这一步时自然能炼精化气,要想再深入下去, 就得炼气化神了。

神是什么呢?神是既抽象又具体,既玄妙又实在的薄,简单地说,神就是精神,是自身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是莫测的变化,是虚灵的意识。它和平常所说的“意”又有不同,用意是有为的,而用神是无为的。练拳中用意就只能想处(否则心中静不下来,那必然会挂一漏洞),而用神是无为的,它普照全身内外,不专注于注于一点,而每一点又在它的感觉控制之中。所以陈老师平时常强调练拳要有神气的贯注、向往,而不是呆滞地意守一处,练拳不走练神的道路,那是一辈子也体会不到太极拳的精髓的。

练习太极拳要往深层次钻研,不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有些人贪多,学了十几个太极拳套路,陈、杨、孙、吴、武各式都练,但一推手非顶即丢,胡拨硬拉,没有一点太极拳的松软味道,那是走错了路,心须找一个真正的太极拳老师,专注钻研一式才可能有所成就,否则就会“枉费功夫贻叹息”。历代杨氏太极拳各代宗师,从来就没听过说他们会几套太极拳,而练了一辈子的就是一套传统套路,而功夫却又登峰造极。由此可见太极拳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那么什么是太极拳的质量呢?简单地说就是松软的程度。你愈松得透澈干净,那么质量越高,反之则低。陈老师常告诫我们说:松软是太极拳的基础,是无止境的,你能达到的太极拳水平就取决于你对松软的体悟程度。你们的太老师(李雅轩先生)生前常念叨自己钻研太极拳60多年也未达到松的极限。可见太极拳追求的东西多么深远,穷一辈子光阴专一体悟都还不能见到底,又哪里还有心思精力去追求多编几个套子呢。

太极拳的松不是外形上摆出来的,更不是矫揉造作地扭出来的,而是由内里的神气鼓荡出来,它不显在外面,而是深藏在内中。它不是把软、懈怠,而是由神气鼓荡着有巨大的弹性的。二者之间的区别就好像是一堆干面粉与一堆发酵了的面团,干面粉的松就是外形上的,而发面的松才是内在的、有弹性的。只有这种内在的松,才能在推手中不丢不顶地粘住对方,控制对方,了只有这种内在的松才能在散手技击中发出冷弹之脆力,才能入里透内,打垮以方。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