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气功、阴阳变通、对称平衡

一切事物都有其自然性和规律性,武术气功也不例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宇宙间阴阳对立而又统一的两方面,不仅具有内在联系,而且具有相互作用和不断运动的规律,因而也就产生了事物的生长、变化和消亡。

万事万物皆有生命。生命之根本在于阴阳。阴为隐性运动的物质,又曰静;阳为显性运动的物质,又曰动。而武术运动正是在动静变化之中展现其特性的。阴阳之间既然相互滋生、依存,那么就必然存在相互变通的规律及其自然性。“形以气成、气以形聚。”气行于里而形动于表,相交为用。此则为阴阳里表、离合相成之道。天下万物无不变化,变皆出于动。人之生长过程之变是动,日月星辰、天地运转亦是动;武术运动的形体和内气以及脏腑等无一不是在动中对称平衡的。动则生。故天下无真静之物,静是表面的、相对的。

从人体来讲,形动则神静,形静则气动,并且气动神相随。形气静在后而神动在先。形动是自然,气动是自然,神动亦是自然。人虽有自稳性调谐机制,但对武术爱好者来讲是不够的。既然人之“形”在于气,那么就应把“气”(形)之根的阴阳视为人体之祖。有阴阳就有变化,就有气;有气才能有形,并促使形体变化,对称平衡。

宇宙万物运动是不息的。人之身、心亦是运动不息的。《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皆通乎天气。”人与宇宙是息息相通的。用全息元解释,人即小宇宙。宇宙之寒暑燥湿风火是三阴三阳之本元,此乃天元一气化六的展现,《内经》谓六元,是天之阴阳也。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地之阴阳。人体真元一气化三阴三阳,并对应人体五脏六腑和肢体。由于天之“六气”与地之“五行”运动不息,人的脏腑、气血与其自然相和,是因天地阴阳之无穷转化,其气“相互照应”,反射传递才能有宇宙万物的结果。由此可见,人之身心与天地又是对称自然的,相互照应的。信息亦是无往地反复传递。这就是练“根”的条件和基点。《素问·天气记大论》曰:“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遁乎!故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阴阳不测即是模糊的对称平衡之“中”。凡是一般普通型应用,皆由心意而作,心意动则气动,气动则形动。气动则先天自然规律必受限,于养聚真气多不合。作为练功之基础,主要体现在先天之自然“阴阳对称、变化平衡”之中。由于练功中蓄养气和先天(本我、元神)的自调体内气形,是促使阴阳互生的,亦即对称平衡所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所以在武术运动中肢体就能自如地配合心意变化,如刚柔、松紧、进退等等。所以,意在气中,气在意中,意使气,气使力,力使形,继而形成收发自如,变幻莫测的对称变化。

从人的健康本质来讲,是身心内部与外界环境相对称的动态平衡。自调人体阴阳,乃是人生先天之本性。人,本性自然,作为武术运动“根”的训练,同样应做到真正自然调整阴阳以顺应先天之本性,这将有助于机体归于自然,“天人合一”。但武术运动中的动静与气功中的自然动静是不同的。因前者为后天意识所控,后者为先天元神所驱,尽管二者前后都存在着动静,却因其方法自然与否而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在后天识神驱使下的变化,在人的气形诸多阴阳中还没有达到对称平衡标准。而与后者先天自然调整后的气形体相比,则在变化、刚柔等方面难免不处于劣势。正像《大成捷要赵蓬莱》所云:“动静失宜,有阴阳偏盛之患。盖动极当静,不静则阳盛而伤神;静极当动,不动则阴盛而伤气。”阴阳偏盛为邪变,阴阳互生为正变。这也是“变中”的阴阳。阳盛伤神,神乃先天之本,因而对生命不利;阴盛伤气,气乃形之根,根伤则形衰。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