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秘法讲义—站桩
很久以来,我就想把练习形意拳的道理写出来,供诸位同好作为研究内家拳的基础。但是,始终鼓不起勇气执笔。因为我们人类的身体结构极其复杂,就算练了几十年拳术,所能体会、领悟的也是极为有限的。以有限的认识去揭示极为无限的人体结构,岂非事倍功半,劳效微薄么?不过深入一想,实是似是而非。作为一种博大精深的内家拳学,形意拳从魏晋创立,到唐宋昌盛,明末清初又复盛行,深受拳术爱好者的喜爱。但是,在众多的拳术传习者当中,真正得到真传,明白拳术道理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是由于以往的拳术传习者们,咸秉遵师训,口口相传,代代沿袭,所能形之于笔墨者极为稀少。就算有有心人编撰拳谱,但往往生吞活剥,偏成韵语,当时果然便于背诵熟记,过后叩问其意,则多不能准确解释。譬如:开始练拳必须从站桩入手,老师必然谆谆相告:“这是还虚功夫,是‘阴阳采补’的方法,是‘损其有余补其不足’的,还要路径是‘表里相循环,动静相结合’的作基础功夫。站桩时有‘内三合,外三合’的规矩,有‘三害不可犯,九要不可忘’的方法,有‘三尖不找难达四梢,三根不照难求息调’的指示,有‘四正八柱’,将四肢百骸浑然成为一整体的练法、方法。”练法与规矩,练了之后究竟与人体组织起了哪些作用?不知道这许多规矩方法与懂了这许多规矩方法有哪些差别?同样开始练,其后所得结果在程度上又有哪些不同?大家都知道拳术有外家内家之分,因何有此区别?既以内家而论,也有有体无用或有用无体,以及体用兼顾等类别,就是所谓体用也看在拳术中指的是什么,优劣何在呢?学生欲学拳,对拳的知识茫然无知,如何选择拳种,对拳种已有所认识则选择老师也可迎刃而解,不至于再糟蹋时间,我立志想做识途老马,使后来有兴趣于钻研拳术者得以避免走上歧路。
形意
形意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展开全文
APP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