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氏八极应手拳

八极应手拳是霍氏八极拳中很重要的拳法之一,它与霍氏八极拳中的“八大开”具有同等的技击作用。应手拳的套路是霍殿阁先生早期在天津任教期间所创编的。

民国时期,奉系将军许兰州在天津有一公馆(今天津市河北区瑞安街6号),人们称之为许兰州公馆。许兰州幼年时就喜爱武术,家传少林武功勤习不辍,尤以擅使弹弓和护手勾为名,又长期邀“神枪”李书文来部队和家中任教。许兰州先生一生颇爱武术且喜与武林高手交往,神枪李书文、大力士陈富贵、神棍王王钟泉、李书文高徒霍殿阁、武当名家李景林和后期由少林寺还俗的高仙云先生等,都是他家中常客。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研习武术,李景林动手时,常让霍庆云先生先动手,随后随机应便将其制服。“神枪”李书文动手不留情的狠劲和痛快劲更是让人记忆深刻。1925年至1926年,霍殿阁先生根据先师李书文等人的动手动作和精湛的技击手法,又结合本人的动手经验和习武体会,经过认真整理而编成八趟应手拳。应手拳每趟基本上是八个动作、八个用法,而且动作变化无穷、随机应变,最后成八八六十四手。当时在许兰州公馆,大家都经常习练应手拳。馆中的李景林、许家福、李树棠等都对应手拳很感兴趣,经常用这些技法战胜挑战者,使对方心服口服。

八极拳在民间传播很广,尤以东北三省、河北省及西北等地区最为盛行,尤其习练霍氏八极拳者,都把习练应手拳做为重点,又因为应手拳实用性较强更为人们所喜欢。

八极应手拳歌诀:

一、开拳就打应手拳,鹰爪可变探马掌,

左右分捶加挤捶,劈砸豁挑紧跟随。

二、双捋手来使双撞,上步掖掌用腰捶,

崩手要打使冲捶,踢打进步用冲捶。

三、圈抱进抗要翻身,连捶三打左右分,

双掸手连悠步捶,转身翻背猛击掌,

乌龙抱柱半步捶,上步一掌走的真。

四、左右降龙向前行,上步进打左阴捶,

乌龙盘扛上步砸,崩手捋带打撞阴。

五、抱肘进招左右分,进步掌来左鹰爪,

上步击掌加撩阴,进步击捶连击掌。

六、提肘挑打向里进,左右连捶奔胸膛,

双掌分开膝拱裆,翻身人马后身掌,

穿掌袭击迎面人,降龙直上把他伤。

七、双手捋挂靠近身,掸手进用用朝阳,

胸撞挎打掌抱身,分丝提柳撩阴掌,

人闯就进连环步,左右崩手要认真。

八、折江进扪猛又急,摔打捋挂真出奇,

翻身猛折摔和打,左右分掌虎步行,

双缠捋手用伏虎,撤步抽身把脚跟。

第一趟

一、预备势

身体自然直立,头顶项竖,下颏内收,两臂微屈门然下垂,两掌坐腕下按,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外摆约45度,舌顶亡腭,精神集中,目视前方(图1)。

要点:呼吸自然,凝神静气,双掌下按时要虚腋,双臂不能贴身体,同的双掌与头部微撑,挺拔劲自出。

二、起势

两脚不动,左掌内旋变拳经身体左侧上升至心窝处,再外旋下落于腰际,拳心向下。同时右掌内旋,经心窝处外旋上:升至头部右上方,拳心向外(图2)。

要点:内意涌动,势由心出,左拳与右拳要同时缓慢动作,内旋外翻要成抛物线,不准出现方折的痕迹,两拳上下相撑互挣,似拉弹簧、老牛筋。

三、右鹰爪掌

1.身体左转,左脚进半步成虚步,两拳同时经体前左右分开,置于身体两侧(图3)。
2.左脚垫步,右脚向前进步,震脚成四六步,同时左拳回拉置于腰际,右拳成鹰爪状从上向下抓落(图4)。



要点:此势—定要体现出八极拳的三大劲,鹰爪掌掌心空含朝下,五指略分,两拳同起同停,拧身提步,势动神随,下踏有力。右掌抓落时要擤气发声,以气摧力,发劲时手脚齐到,全身化一,劲力齐整。

四、左鹰爪掌

身体右转,右脚垫步,左脚向前进步,震脚成四六步,同时右拳回拉置于腰际,左拳成鹰爪状从上向下抓落(图5)。要点:同上势。

五、进步冲捶

左脚垫步,右脚向前进步,震脚成四六步,同时左鹰爪掌变拳回拉置于腰际,右鹰爪掌变捶向前冲出(图6)。  

要点:此势为八极拳金刚八式之一,要充分体现十字劲、沉坠劲和缠丝劲。右脚要有前趟之意,步踏如雷,足落招成,出手要以腰为轴,“身体领四肢”,劲整迅疾,意向深远。

六、并步击捶

身体右转,右脚垫步,左脚向前进步,震脚成并步,同时右拳回拉置于腰际,左拳向前冲出(图7)。

要点:右拳回拉、左拳前冲和震脚务必同时进行。谨记“前手打人,后手用力”之要诀。

七、左开捶

两脚不动,两拳外拧左右分开,左拳置于腰左侧,右拳置于头部右上方(图8)。

要点:两臂滚动划弧,大开大合,守中含攻,充分体现撕拉劲。

八、右劈捶

左脚前进半步,右脚跟进半步成左虚步,同时左手变掌内旋向头部上方划弧,右手内旋劈砸与左手击响,目视双手(图9)。

要点:右手劈拳与左脚进步要一致,要有“恨天无把”之意。

九、左上步捶

左足进步震脚成四六步,右手回拉,左手向前冲出 (图10)。



要点:两手分开要有撕勒劲,前击后挣,劲力畅达,左脚要有趟劲,周身完整一气。

十、右上步掌



左脚垫步,右脚向前进步震脚成四六步,同时左拳变掌回拉置于腰际,右拳变掌向前推出(图11)。

要点:此势也称为“撑掌”,为金刚八式之一,要体现出“撑”意,劳宫穴“吐”劲,与上势一气呵成,打出八极拳凶狠爆猛的气势。

十一、收势

右脚撤回与左脚跟相并,脚尖自然分开,同时右拳内旋向左、向上外翻上举,左拳向左、向上再向下划圆落于腰际(图12)。

要点:动作要缓慢匀和,呼吸由短促转为深长,内气归于丹田。

第二趟

一、预备势(同第一趟)。

二、起势(同第一趟)。

三、双捋手



1.身体右转,右脚进半步成右弓步,双手前举置于头部前上方(图13)。

要点:身体转动全靠腰的带动,双手前十举也靠身拥、肩摧。

2.身体后坐成右虚步,左腿实而右腿虚,同时双手拉回至腹前,手心朝下(图14)。

要点:双手回拉要靠腰胯带动,内含抓捋之力,刚柔相济,沉稳如山。

四、坐步双撞

身体左转90度,右脚前进半步成左虚步,右腿实而左腿虚,同时双手向胸上方撞出(图15)。

要点:胯坐腰拧,身势周正,双手前撞要与左脚同起同落,干脆有力,打出崩弹劲。

五、上步掖掌

左脚向前滑动踏实成马步,同时左掌向前下方掖按,右手向头右上方翻拧,掌心向外(图]6)。
要点:进步全靠腰胯带动,两脚跟要同时中辗震,猛然发出沉坠劲,双掌都要划圆,内含撕拉劲,不准直出直进。

六、拦腰捶

身体左转,右脚蹬直成左弓步,右掌变拳下斩至左腰部,同时左掌上举至头右上方(图17)。

要点:右手全靠腰部带动,滚臂下拦,内含缠丝劲。

七、右翻背掌

左脚向前垫步,右脚向前亡一大步震脚成四六步,同时左手回拉至腰际,右拳变勾手向前卜方提顶而出(图 18)。

要点:蹬地靠撞,调腰沉身,抖劲崩击,拳势沉稳。

八、左蹬脚

身体右转,右脚垫步,左脚向前迅速蹬川落步成左虚步,同时左手向前,手心朝里,右手置于左手腕部,合力向前推出(图19)。

要点:上下相随,势如流水。蹬脚出手全靠腰部带动,双手推出时,脊背要后撑,打出浑圆爆炸力。

九、左上步捶(图20)

(同第一趟)。

十、右进步掌(图21)

(同第一趟)。

十一、收势
(同第一趟)。

第三趟

一、起势(同第一趟,请见上文)。

二、圈抱掌

由起势,左脚向左前方上一大步,成侧弓步势,左手上举至头部前上方,右臂伸向右斜下方。随之,左足回移足尖点地,右腿屈膝下蹲成独立式。然后左足向左前方上一步踏实,右足随之跟进,全身旋转180度,两腿成马步。上步同时,左臂伸直抡向左方,右臂也随之伸直抡向右侧,两臂伸直,再屈臂抱于胸前,左手向右,右手向左(图1)。

三、弓步三捶

接上式,身体右转90度,成右弓步。左手变拳向前击出,右手抱拳于右腰间。然后右拳向前击出,左拳回收到左腰间,如此循环往复(图2)。

四、双封掼耳

接上式,双拳变掌撤回至后下侧,双臂伸直抡向前上方,双掌打合(图3)。

五、双掸手

接上式,右足不动,左足向前抬起,成右独立式,双臂由上向两侧掸出(图4),要求抬足不要太高。
六、进步悠捶

接上式,左足向前落地踏实,右脚随之向前上步,左转90度,成马步。同时,右臂向前悠出,左臂向左悠出,两臂成一直线,微屈,目视右前方(图5)。

七、转身左翻背掌

接上式,以右腿为轴,身体左转180度,左足左移,成马步势。此时右拳变掌移向右腰间,左拳变勾手,随身体左转由左腰间向前打出,成左马步左翻背掌(图6)。

八、乌龙抱柱

接上式,右足向前半步,上身重心稍后移,重心在右腿,双手移向左侧胸前,掌心相对成抱柱式(图7)。

九、左捶右进掌

接上式,双掌变拳相锉,左拳打向左侧,右拳置于右腰间,同时右腿向前迈一步,身体左转90度,成右马步势,此时两拳又变掌,右掌向前打出,左掌置于左腰间(图8)。

十、收势

接上式,左腿前移成并步,身体站直。右掌变拳向右前上方击出,左掌变拳收于左腰间,目视前方。



第四趟

一、左降龙

由预备式,身体左转90度,左足进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由左腰部向前击出,左臂微屈;右手握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间。目视左拳上方(图1)。



二、右降龙

接前式,左拳在左前方向右划弧,移向左下方。此时身体重心后移,左足向后移半步,成左虚步;右足向前进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握拳由右腰间向前上方击出,右臂微屈。目视右拳上方(图2)。

三、左阴捶

接前式,右足向后移半步,重心后移成右虚步,右拳在右前方向左划弧,移向右下方。左足前移半步,再向前一步成马步,双腿屈膝下蹲成中平架。双拳移向胸前,两拳相对。然后错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左拳向左侧平拳击出,臂微屈,左拳心向下;右拳拳心向上收于右腰间。目视左前方(图3)。

四、乌龙盘打

接上式,左足后移半步,左拳在胸前由下向上抡一圈,右拳也随之向同一方向抡出,但两臂成一直线。左拳再由后继续抡向左前上方。屈右臂收于右腰间。左足再左移半步,成马步。目视左拳(图4)。

五、上步砸

接前式,身体重心后移,左拳在胸前由下而上抡至前上方,再由前收于左腰间。同时右臂伸直,由右后向上抡至右前方砸下。双臂抡转时,右足向前上步成坐步(或马步)。目视右方 (图5)。

六、左上步掌
接上式,左足向前上步,成马步,双腿屈膝下蹲,成中平架,左拳变掌由左腰间向前击出,掌心向外,右拳变掌收于右腰间。目视左掌前方(图6)。

七、右崩手

接上式,右足前移于左足前,脚尖点地,身体重心在左腿。此时双掌收于胸前,掌心相对,右掌在外,掌心朝内;左掌在内,掌心朝外,屈臂于胸前。然后右足前移半步成右弓步,双掌同时向前崩出。目视前方(图7)。

八、跃步掌:

接前式,身体不动,右掌收于右腰间,左掌向前击出,目视前方。然后上体稍左转,成右马步,双腿屈膝下蹲,此时右掌从右腰间向前击出,左掌屈臂收于左腰间。目视右方(图8)。
第四趟收势与前三趟拳相同,故不赘述.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