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翰忆与各武术报刊编辑和作者的友谊五

《精武》杂志1983年4月于哈尔滨市创刊。2000年主编张朝阳先生曾请我协助编辑出版《武派太极拳专辑》。张先生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他知道武派太极拳在太极拳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但当时练习武派太极拳的人士较少。撰文介绍武派太极拳的人士更少。他知道我对武派太极拳素有研究,与各地武派传人也多有联系,于是晋京邀我协助他编“武派太极拳专辑”。经过联系,各地武派知名人士大都写了文章寄给张先生。张先生不仅很快将《武派太极拳专辑》编竣出版,还为专辑写了社论《清风徐徐,无人喝彩》。他说:“太极拳知名度在世界为武术诸拳种之冠,”虽源于太极拳传人的矢志推广;然而世界万物能自成体系者,都有一套完备的理论系统,否则,不可能自立门户。比较之下,太极拳的理论体系是极其完备的。武派太极拳的开山鼻祖武禹襄及其传人李亦畬出身书香门第,著述颇丰。加上首先被武氏发现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这三位的经典著述。是“深研太极拳的底蕴精髓,他们用生命的火花,点燃了永不熄灭的太极之光,使夜航者(初练太极拳的人)在茫茫大海中不至触礁(走弯路)”。张先生的话可谓真知灼见。可是目前练太极拳者多,研究太极拳者少,太极拳日趋表演化,舞蹈化,求形不求意,求外不求内,求美不求理,使富有中华优秀文化意蕴的太极拳,逐渐丧失固有的风采,此种状况,实在令人遗憾。

以宣扬武当文化为要旨的《武当》杂志创刊于1985年,武当拳法研究会主办,社址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创刊之初负责人刘洪耀先生,编辑高斐先生(后易名高飞)在李子鸣老师和何煦昭先生处和我相识,约我为该刊撰稿。

鉴于以往研究太极拳的论著,多孤立于当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背景之外,就拳论拳,把太极拳的发展衍变视为少数太极拳家之事,这样就很难弄清楚太极拳发展的全貌和流派衍生的源和流,本质和特点,也就不能把握太极拳的历史全貌及其发展规律,于是我写了《近百年太极拳的发展和流派形成》,发表于《武当》杂志1989年第2期。

研究者认为太极拳之名肇始于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经武汝清引荐,杨禄禅晋京教拳后太极拳之名始彰于世。太极拳的形成,发展到普及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背景丝丝相扣,于是我把太极拳划分为奠基、发展和普及三个过程,说明他是近代、现代和当代历史的产物,而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

流派的衍生是太极拳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体现,然而什么是流派?流派又是如何派生的?其特点为何?流派不是宗派等等问题。过去罕少论及,我这篇文章中对这些问题也做了正面诠释。由于稿件和书信往来,我又结识了该刊编辑室主任谭大江先生,我们不断讨论有关太极拳发展史等问题,也同时应邀出席过一些有关太极拳的研讨会。我俩观点不尽相同,但友谊常青。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