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翰忆与各武术报刊编辑和作者的友谊三

《武魂》杂志1984年(编者:应为“1983年”)于北京创刊。原为《北京体育》增刊。1985年改为季刊,1992年改为月刊。1994年《武魂》编辑部脱离体育博览杂志社,改由北京武术院管理。我到《武魂》工作前,和该刊已有笔墨因缘。主编魏珉先生是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喜爱文学,写的一笔好字。和我很谈的来。他鉴于港台武侠小说已开始在内地流行,而内地此类作品早已断档多年。1949年后就设有再出版过这类书籍。不少读者对此颇为陌生,他知道我年轻时看过不少武侠小说,就要我撰文做些介绍。我应邀写了《近代武侠小说兴盛的原因》(载〈武魂〉1989年4期),相继介绍了宫白羽,郑证因和还珠楼主等人的代表作及其影响。有关这些小说的资料大都是宫白羽先生的哲嗣宫以仁先生提供的。他和我同龄,当时在山西省长治市党校当教员。本来还计划介绍王度庐、徐春羽、朱贞木诸先生的代表作和《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评话小说。由于有关资料不易找到,仅凭印象不易写好。再者我在《武术健身》的编辑工作也很忙,为《武魂》撰写介绍武侠小说名作的任务就结束了(编者:刊发时改为“这项工作就没有再继续”)。

1999年下半年我到《武魂》工作时,主编是王庆宜先生,副主编常学刚先生,负责广告发行等业务的是李秀芳女士。这时《武魂》已脱离体育博览杂志社,虽归北京武术院管理,实际上是一自负盈亏的小单位。他们三位精明强干,事业心都很强,通力合作白手起家,终于打下一片天下,成为同类刊物中的佼佼者,经济上也日有盈余。王庆宜先生主张通过刊物挖掘传统武术真功夫,而不是花拳绣腿,所以《武魂》宗旨是“弘扬尚武精神,阐发功夫真髓。”编写文稿重点以介绍传统武术和民间武林人士为主。

由于《武魂》办刊宗旨不同于《武术健身》,又是自负盈亏,我撰稿约稿的内容,处理稿件的方式也不得不做适当调整。为了节省邮资,不被采用的稿件多不退回,也不代转别家。在《武术健身》时,我为了及时了解作者读者对刊物所登内容的意见和建议,我和不少作者读者保持经常联系,赠阅杂志,对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报主编参考。到《武魂》后,减少了增刊份时,联系的对象也逐年减少。

主编王庆宜先生重视传统武术,除鼓励我撰写这类稿件外,还在业余时间为我拍摄拳照。2000年我撰写《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脱稿后,他不仅让《武魂》杂志披露若干拳势图解外,还为这部书稿写《序》,予以揄扬,这都是难能可贵之事。副主编常学刚先生负责稿件安排工作。我作为他的助手,同在一个办公室,经常研究稿件内容和处理。他为人谦虚好学,不耻下问,心地坦荡、勇于负责。处理稿件也常有让有关人士不满意的时候,学刚都主动承担责任,而不委过他人。他和我研究工作的时间最多,在他的启迪下,我写的稿件也较多。在研究工作时,我们多次读到时下出版的太极拳书籍良莠不一,有的还是抄袭之作,而旧时出版的名著再版的不多,如果对这些名著做一梳理介绍唤起有关方面关注,寻根溯源、探迹钩玄,对推动太极拳运动健康发展会有较大裨益。学刚知我读过不少太极拳名著(当时还不流行“经典”这个名词)较多,就确定由我负责撰写,他来审稿编发。开始我们只想对过去已出版或未出版的名著按问世先后作些扼要介绍。因此说明文字较短,多者千余字,少则数百字。不料《书目考》问世后,引起不少读者的兴趣和关注,要求说明文字再详细些。于是,介绍文字也就有所增加。自2003年《武魂》第7期开始登载,到2007年第5期止,相继介绍太极拳书籍36部,加上12部链接书籍,共计48部,尚不含附件资料。其中大陆出版的书籍(含手抄本),除《永年太极拳志》外,截至到1949年;港台出版的书籍年代略有延伸。在介绍的书籍中,如用时下最盛行的“经典”一词来形容的话,大多是经典之作,甚至是经典中的经典。
自清季道(光)咸(丰)年间,永年人杨禄禅经乡友武汝清引荐到北京教拳之后,太极拳之名才渐为人知,然而迄今仍无一部完整而有系统的太极拳信史,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将介绍的书籍按问世先后予以披露。通过对这些经典名著的圈点,初步勾勒出“太极拳拳法体系”“太极拳拳理体系”,“太极拳拳史体系”。这三大学术体系是伴随太极拳诞生而诞生,壮大而完整。通过对这三大体系的认同,读者对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就有了一定的了解。

《太极拳书目考》能够善始善终,得感谢《武魂》杂志的领导,特别是常学刚先生的鼎力相助。一个栏目由一个人执笔,连载5个年头,这在《武魂》杂志固属创举,其他媒体也较罕见。更要感谢众多读者对书目考栏目的支持,他们提建议、供资料、给鼓励,使我在耄耋之年得以完成这部著作。

经常学刚先生的推荐,我结识了山西科技出版社编辑室主任王跃平女士。出版社为了“裨益当时和后学,使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不息”,正在不遗余力地搜求,整理出版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武术典籍。在搜求太极拳史论家徐震先生的遗作时遇到了阻碍,要我帮忙。我和徐震先生的学生林子清先生神交有年,林先生也正为出版他老师徐先生的遗作要我帮忙。这真是天作之合,经我搭桥引路双方通力合作,《徐震文丛》于1996年顺利出版。接下来王女士还想搜求出版武术史家唐豪先生的遗作。我知道金仁霖先生收藏丰硕,将他介绍给王跃平女士,又得到林子清先生,顾显莊先生的协助,《唐豪文丛》也获得出版。在此期间山西科技出版社还出版了我的《吴文翰武术文存》,是我多年发表于各家武术报刊上若干文章的结集。常学刚先生作“序”。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收集于《武术文存》中有篇文章是发表于《戏剧电影报》上的,这是何故?1994年我初到《武魂》工作时,有位青年编辑牛静先生喜爱京剧,常和我聊京剧轶事,引起我的戏瘾,有时也给《戏剧电影报》写些小稿。《戏剧电影报》有一次搞了一场“有奖问答”,我荣获何时希先生的大作《小生旧闻录》。何先生是江南著名中医,又是京剧小生名票,宗姜妙香先生,我拜读过他不少文章。要知京剧二百年来获得巨大发展,是和众多著名票友的大力揄扬分不开的。远的不说,近二三十年名票刘曾復先生(医学家,谭余派老生)朱家缙先生(文物鉴赏家,杨派武生),欧阳中石先生(教授、书法家、奚派老生)等人都对京剧做出不少有益贡献。相比之下,武术界、太极拳界就缺少若干位深谙传统优秀文化,又精通传统武术,且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的良师益友。我写这一小节,就是希望唤起有关人士对此有所重视。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