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儒家修养功夫

作者:庞祝如
称为孔孟之道的儒家修养功夫,实际上属气功学中的性功范畴。可惜一直被误解为束缚人的封建礼教。现据师承结合实践体验,略予简介,以供读者参考。至于详尽阐发,当另作专论。

理论依据

儒家思想本于《易经》,故其修养理论也全以《易经》为依据。《易经》的根本主旨在于揭露宇宙万物生化规律中变与常的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即变中有常、常中有变。一方面是生生化化变动不居而无所留滞,而这种生化流行却恒常如此而不会更改和穷竭。故“易”有变易和不易二:义。这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特性。生生表变,不息表常。从而昭示人们要使生命活动顺应这宇宙的生化规律,发挥自己的生命能力,以期符合宇宙生生不息的特性。这样才能“尽人合天”、与宇宙的大生命相一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就是儒家气功的理论基础。

内容目的

为了使人:二到尽人合天的境界、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孔子提出了一套修养功夫:“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即是说,要彻底认识生命的意义和掌握生命的规律,充分发挥生命的作用和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使自我与宇宙相契合。这三者合称“率性”,所以《中庸》说:“率性之为道”。人能率性而行,就尽了人道而合于天德,即可在现实生活中随处体现宇宙生化规律和特性,达到与天合德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儒家气功的基本内容。其目的实即思想的改造,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和觉悟水平,使人的个体意识扩展为宇宙的总体意识。

功夫程序

做到率性的修养功夫,约有以下三个步骤

一、求仁一即求识本心,也就是恢复人的固有基本心态。因基本心态原与宇宙生化特性相一致,具有明觉的自性。但因被私欲所障蔽而不显,以致失去明觉而不能认识。故首须克己复礼的功夫,去克除一己私欲而恢复明觉自性。具体做法是随时自觉地破除我执,不顺躯壳起念,经常超脱一身小我,不在自身的利害得失上打算,逐渐消除物我对立,达到物我无间。
请登录会员阅读全文。转载时请注明:来自 /
展开全文 APP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我要投稿]

精彩推荐